無聲的海-劉致宏藝術家自述

Chihhung Liu, October 3, 2020

在閱讀三島由紀夫<午後的曳航>一書時,其中有個情節深深觸動了我。書中的少年於家中抽屜深處發現一個孔洞,透過孔洞可以窺探母親的房間,在那房間中有一扇能眺望到海面的窗。而那一片海,便是少年窺探房間中一切事件的背景;更精確來說,海是視線的終點,亦是房間中發散之感性最終去處。而那一片海,是無聲的海,未能傳達至抽屜孔洞的浪潮聲,所產生的空缺,則由房間中持續更新的感性所補充。 我私認為,這個情節與自己面對創作時的感受有相似之處。若那片海是創作中最根本性的、往往無法表達清楚的東西。創作脈絡中的各種實踐、常識,皆持續地去完整對於那片海的想像,藉由作品使其趨向立體、完整。

 

這次展覽,我規劃了六組作品。它們圍繞著海的想像展開,如船員揮舞的三角旗、閃爍的信號燈、長長短短的摩斯電碼,水手哼唱的歌謠,或在甲板上錄製的聲音。這些事物以某種規律排列、變換組合,成為無法直接辨識的語言。對我而言,破譯密碼或訊息本身為何,或許還是次要的事情;重要的是當它藉由身體的操作、表達,呈現出來的「密碼/暗號」所攜帶之感性。

 

展覽入口處<信號>一作,我試圖藉由身體直接參與的現地製作形式,讓作品與空間有更直接的關係。這關係建立在,將現場空間視作一艘陸上行舟,與「海」的意象連接,並使創作中的繪畫性不再縮限於牆面上的作品,使其擴展為整個展覽體驗。例如在地面上鋪沙,用耙子梳出三角手旗的形狀,它除了具有繪畫的特質,也藉旗號的編碼系統,讓空間成為傳遞密碼感性的介面。就像是少年穿越孔洞的風景,再更遠一些則是由作品開創的入口(展覽中其他的作品們),邀請觀眾望見「創作之海」的風景。而這些三角形的沙地,除了作為風景,更是水手揮舞的三角旗號,凹折藏匿著不可明視的意涵。

 

踏上<信號>後,我預期<明亮如夢的午後>所發出的閃爍燈光將會吸引觀眾的注意。我撰寫了兩段腳本,從展場對角處同時撥放,使其相互呼喚。這兩段腳本,以明滅的形式發送訊號,像是它們之間對話的語言,而我們無從辨識內容,甚至難以閱讀。在資訊、內容外,唯有密碼、暗號透過其明滅與節奏連結起觀眾情感上的感受。 靠近入口處的閃燈,它的內容取自於<伊勢佐木町藍調>這首歌,歌曲中橫濱港附近的街燈在海風吹過時被點亮、在汽笛鳴叫時被點亮。主角初次來到橫濱港時正下著雨,而他正面對著陌生的城市與未來。展場另一側的閃燈,內容取自<霧の波止場>一歌,歌詞描述搭船漂泊的遊子之鄉愁與夢想,並多次提起「霧裡的碼頭燈火搖晃著」,暗示對未知前程的不安。對我來說,這些燈光被點亮、熄滅、搖晃、閃爍,在這兩盞彼此呼喚的閃燈中,重疊了歌詞中的燈光明滅,以及其意表言外的情感。一樓櫥窗處的裝置作品<夜霧裡的碼頭,燈火微微搖晃>則將歌曲中描述燈光閃爍的歌詞,擷取出來單獨呈現。

 

<水手之歌>取自書中水手傳唱的歌謠,分別以繪畫與密碼的形式表現在兩塊玻璃之上。繪畫的部分,將玻璃上的環氧樹脂塗抹除,像在沾滿霧氣的窗上用手指畫出圖案;密碼的部分,將環氧樹脂以長長短短的水滴排列,如雨中的窗戶。他們是船艙中的窗景(或遙望「無聲的海」之孔洞),所有的意念與內容,皆重疊在光影之間的化為一禎風景。

 

於2010年至2020年間,進行繪畫工作時,有兩塊畫布擔任具儀式性的角色。每一次工作,總要將白色顏料或黑色顏料,完整將其覆蓋,十年下來它們亦被反覆塗抹不下百次。像是運動前的暖身操,舒展身體防止抽筋,或讓自己更快進入創作狀態中。在重複性的塗抹中,它所層疊的不僅是顏料與筆刷的痕跡,甚至將十年的創作時間亦層疊其中。我想像著船隻出航前,岸上夥伴通過旗幟或肢體傳遞訊號,同語反覆,直到大家越過這些動作的意義,成為一瞬的日常風景般,提示著討海的生活感。在這次展覽中,也將展出這兩塊畫布,命名為<閃光>。對我來說,它們或許不起眼且單調,卻是這次展覽中最明確清晰的座標。

 

<海平線的朗誦>由高雄港與橫濱港船員的訪談,與<午後的曳航>書中片段進行拼貼,透過軟體將音軌的圖像以3D列印轉換為立體雕塑,內容關於船員們在航海時的特殊身體經驗。這件作品的基因源自過去我進行的「聲音地誌」計畫,將地方的聲音以圖像記譜或文字書寫,將聲音主觀地轉譯為可被閱讀的視覺語言。而<海平線的朗誦>有別於「聲音地誌」計畫以平面記譜,更試圖將聲音視作空間中三維的量體,並在視覺之外連結觸覺,以擴張聲音轉譯的層次與豐富度。

 

<盆栽>一作,靈感來自台灣的巷弄中跨佔路面的盆栽,品種、容器、姿態各異,綜觀來看卻形成了一套字元似的狀態。彷彿盆栽們是人們於公共空間中使用的另一套語言,將個人的觸手伸進公領域中。我透過路上觀察,將這些盆栽重新繪製,用繪畫的身體感試著揣摩擺放盆栽的人們,所揣懷的意志。這些如字元般被排列於路面上的盆栽,像書寫時以語言佔領白紙,使空間的內容產生變化,甚至影響了人們對空間的觀感。透過繪畫,我能過濾掉不必要的細節,放大盆栽的個性。

 

「無聲的海」這檔展覽,各異媒材間,皆關乎編碼、轉譯,以及這些密碼自身所具備的氣質與個性。更準確地說,這一些都與「繪畫」息息相關,透過身體的勞動,將不可見的事物以視覺化的方式,將其分離出來,並強化之中的細微感受。在「無聲的海」的想像中,聲音無法抵達、訊息無法完整傳遞,許多難以言說無從辨識的感性紛沓而至。而這感性,與孔洞到海之間事件、風景交錯融接,填充其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