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當代虛擬敘事: 高重黎、袁廣鳴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1 December 2022 - 26 March 2023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1-203展覽室 相關連結

展覽名稱|造影:當代虛擬敘事
展覽期間|2022.12.01-2023.03.26
展覽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1-203展覽室

策展人
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
許家維、高重黎、陶亞倫、王雅慧、袁廣鳴

展覽介紹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作為臺灣攝影與影像藝術之美學呈現的重要據點,本展規劃探究臺灣影像藝術的「創造性」意涵作為「造影」的核心題旨,以及探究自攝影術發明以來,藝術家如何以多種攝影、錄像、影像裝置等影像形式,反思影像本質、擴充影像藝術的在地語境,使創作成為體現「當代虛擬敘事」創作手法的具體參照。
 
何謂「造影」的創造性?本展提出以「腦內影像」作為攝影、錄像等物質性影像的源頭。吾人內心中的記憶、回憶、夢境、靈光乍現、乃至於思想的過程,都常常以「腦內影像」的方式閃現於心靈空間。這些閃現的影像片段,往往成為吾人急欲捕捉、意圖透過語言敘說、視覺語彙敘事,想要表達的內容。而藝術家正是善於以「虛擬」、「虛構」的想像力,為我們建構敘事的專家。
 
影像最初的「物質性」顯現,可說是從19世紀的攝影術開始,而電影的動態影像技術,也是在1895年跟著攝影術形成之初就被發明了。1920年代達達主義的前衛藝術階段,就以動態影像的實驗納入現代藝術的觀念性探討;於其時也是動畫開始發展的時代。戰後,1960年代以批判電視文化而出現的錄像藝術啟動,以及1980年代進入數位影像、數位繪圖、科技影像的新媒體藝術階段。
 
本展以「造影」作為展覽的主題,探討藝術家的創作如何藉由「虛擬敘事」來體現他們的「影像創造」,以及「影像創造」又如何體現了個體的存在實踐。也就是說「造影」想要討論的是在「看」的行為發生之前、以及「物質性影像」被生產之前的「潛在影像」或「腦內影像」等的可能性。
 
是一個介於藝術史、評論和視覺史研究之間的美學論域,而此美學論域關心的是「影像」被生成之前的「創造性流變」過程,此即「造影」的核心。「造影」,是一個涉及記憶、知覺、感覺、靈感、潛意識、直覺、情感活動等的複雜過程,是藝術創作最核心的「感性生成」、「感性配置」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