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三線,原客族群間的共生與衝突,成就了在地客家的文化面貌與性格;沿山貧瘠的生活條件,讓客家的堅毅、內斂、勤奮刻苦從而生根。地緣邊陲的位置,因緣際會將往昔美好的客家種籽守護於台三線的時空中。經歷數十載春風秋雨,靜靜等待著萌芽的瞬間。
時間川流,台三線上客家生活場景不斷更迭,透過無時間差的傳播,將守護於時空膠囊中的客家在地性格,解壓縮成為各種新的事件:茶金裡與大時代契合的動人故事、客語搖滾裡的高亢吶喊、客庄味緒裡的經典風味、淺山棲地裡現蹤的動物們、返鄉開山打林的煞猛青年,都讓靜謐的台三線,慢慢綻放出有著不同於傳統刻板想像的客家風景。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承載著客家小鎮奔放的能量與文化多元聲量,我們試圖在被定型的客家想像中,開啟新的頻道與路徑,把經典與傳統轉化昇華,結合現代創作與平台力量,藉由藝術計劃、設計導入與飲食文化等三大領域跨界迸發新視界,讓大眾看見客家文化的多元詮釋與你從未想過的交織繽紛。
這場橫跨 5 縣市、17 個鄉鎮市、150 公里,在長達65天的展期中,我們準備了超過90組的作品,50位以上的國內外藝術家進駐客庄,21組設計團隊深入地方,串連45家以上的在地餐廳,出產30種以上的客家新風味,推出60條經典公路旅行路線,以及100場以上的文化共創體驗活動,用力開闢有別於傳統的客家路徑,試圖在實驗與現實、美好與衝撞、潮流與經典的對立間,找尋客家的無限想像、認同與風景。
今夏,山路彎彎直直行,台三線遇見花啦嗶啵吧!
「淺山」是與平原接壤的低海拔山區丘陵與河谷環境,泛指海拔 800 公尺以下人類相對易抵達的區域,因而由多種自然、半自然與人工棲地鑲嵌而成,其特有的生態環境孕育著不可取代的生物多樣性。「淺山」並非僅是一個地理空間,亦不關乎高度的判准,本展以「淺山」作為ㄧ種概念,強調其流動邊界的能動力,重視「多樣性」與「內部異質性」,關注他者與環顧自然,以人與自然為生命共同體的實踐,試圖在族群交織邊帶進行多方性的照料。
展覽主題以「淺山行路人」除了帶出內山地理特色與客庄生活場景,同時點出台三線上多元族群交織與遷徙文化的流動特性,回應人們在淺山邊帶多重行進的動作與速率,形塑了台三線複雜與豐沛的生命史。展覽透過「淺山生態」、「族群交織」、「流動記憶」、「世界細路」等多項子題,開展台三線不為人知的多重敘事線,以關照深層差異的社會學,探測台三線複數的歷史、隱身的當代客家性、今昔人文軼事與自然生態依存系統,邀請在地居民、藝術家與各方領域專家與參與者共構台三線更為立體的認識論。
在淺山行走的人們,從不斷遷徙離散後聚合生根,穿引不可見的多重路徑,學習從歷史衝突所遺留的困頓和解,學習與自然萬物共生,學習在他者中找到自我,一個帶著歷史前進的「我們」才開始形成。浪漫台三線上,無論你我從何而來,我們都在同ㄧ路上。
客家美學設計導入:客庄百年基業
台三線上的客庄-唯有知道過去,我們才會知道未來往哪裡走
現今客庄生活與環境已與過去不同,面對逐漸消失的聚落文化如何透過設計導入後重塑人與環境的關係,並保留其文化精神,讓歷史與文化記憶透過設計美學轉譯進入客庄。
回溯百年傳統客庄特色,其累積及醞釀的豐厚文化底蘊,是台三線上最珍貴的寶藏,本屆台三線藝術季客家美學設計導入案深入地方溝通、採集、發掘在地的生活記憶,從環境、歷史、文化、信仰及生活等綜合面向切入,並持續凝聚在地認同感,透過當代的語彙呈現,將之編輯成獨具特色的日常風景,為客庄城鎮生活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同時也展現出新穎的客庄樣貌,期盼再次重現客庄歷史故事脈絡並建構新的美好想像。
透過設計導入的落實改造與翻轉,建立更永續的機制思維,不斷地以新樣態延續下去,形塑出不一樣的客庄,更串起非行政區域劃分的文化軸線,持續挹注新的動能,發展出符合當代客庄,並成為遍地開花的多元精彩。
飲食實驗計畫|
山知道 客來聊
「飲食」除了是滿足民眾觀展期間的民生需求外,更是最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的距離。本次藝術季透過飲食文化,讓人們更快速認識地方族群、文化及語言,在藝術季中,如何用一種想像去協助一個產業,是我們不斷在思考的問題。
跨界文化實驗以「山知道,客來聊 HAKKA HANG OUT」為主題。將客家的飲食日常用不同的角度再次理解,本次又以「山」為意象出發,創造更多客家飲食想像的可能。
文化是生活的表現,在生活當中文化也正在變化。若「物產保存」是一種文化保存,那技術上是否也會跟著變化?以客家飲食中的「保存食」為命題,重新梳理串連台三線在地物產、餐飲從業者、加工製作、食用體驗等端點,保存客家記憶、技藝、文化及美味。
在後疫情時代,國境開放觀光之際,透過台三線藝術季向世界發出客家飲食「Hang Out」的邀請。讓北客家傳統與創新的飲食再被定義,串連內山公路的熱情,分享給來自不同文化的民眾與遊客,重新用不同角度理解客家人的用心、智慧與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