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燕與原林: 邱承宏 個展

27 November 2021 - 22 January 2022 TKG+ Projects
新聞稿

展期

27 NOVEMBER 2021 - 22 JANUARY 2022

 

開幕

27 NOVEMBER,  4:30 p.m.

TKG+ Projects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 548 巷 15 號 2 樓

 

 


 

 

「藝術,在那無法變動的現在事實中,偷渡意志、擾動那已然僵化的。」—— 邱承宏

 

壁癌、磚牆、瀝青路面、地底河流、無名盆景、混凝土殘跡、棄置水泥動物以及文化遺址中的光影切片,藝術家邱承宏近年以大量都市遺留物為研究對象,在創作中建構、刨除、造光影,重塑那存於他個人記憶的過去事實。延續2020年創作計畫「採光」於歷史景致及「邊界」主體的無邊想像,TKG+ Projects與邱承宏共同呈獻全新創作實驗「繡燕與原林」,展覽命名來自藝術家祖父母的名字諧音,閱題時觀者可將「繡」、「原」二字分別以形容詞/名詞/動詞,等詞性組合詮釋解題,藝術家以複合詞性提供觀者一幅抽象有機的未定義風景,展覽現場猶如邱承宏所遐想的一樁行動詩意工程,展現其位處混凝土叢林,意欲探究自然原始的親暱考察。

 

作為多以立體裝置、雕塑實踐理想的藝術家,邱承宏期許見證造型藝術模糊「邊界」的潛在可能,相信藝術得依創作為媒介乘載(或他所稱的「偷渡」)觀念意志,擾動那陷於現時僵局的對立隔閡。他將「邊界」研究中的「換位思考」套用至創作過程,以考察場域或該場域中的具象物質視角感受光影,並藉展場、作品內容中的時空錯置安排,探索相異材質於雕塑美學的共生平衡。此外,藝術家亦側重創作中選用媒材的獨有特徵,致力呈現物質媒材的內在本質與活力,使多元媒材人格化且自由地存在於裝置之中,作品裡充滿溫柔與想像,試圖重述媒材在被使用的存在歷史中,於人類使用經驗以外的時代敘事。

 

採光,英譯「Daylighting」,即挖掘工程術語中將都市地底溝渠、地下伏流上方土石移除,使溝渠與管線重新受光的工程施作,這些因採光(Daylighting)工程「重見天日」的存在,多數因現代/工業化營建而遭受掩埋。邱承宏的浮雕作品《採光》,承襲該詞本義及延伸語境,觀察光線涉入考察場域空間的形式與視角,並將空間中的光影碎片與自我生命歷史景緻連結,以空間中的窗框與窗外植物為主題構圖,將其雕刻、紀錄為混凝土石刻版畫中的剪影窗景,補土的灰白作為邱承宏作品中光源的擬像,那些因刨除而顯現於版畫表面的,即是藝術家所欲再現的晦暗肌理。

 

作品《繡燕》為邱承宏2020年《水泥動物園》的創作延續,藝術家對被棄置於山林間,隱埋的混凝土動物軀體進行考察,將這些軀體中的折舊缺陷、裂痕縫隙以3D列印技術等比放大,並以自然礦物及黃銅為材,將這些物質混合再製成數件尺寸不一的磨石雕塑,動物的軀體缺陷經工業吊車懸置於展間,轉譯隱藏於人類社會世代變遷、用材習慣演繹的造型寓言;雕塑作品《原林》則由鐵皮、土堆與植木所構成,外觀似是一座叢生的野花雜草,這些藝術家自不同地點採集、經自然植法合栽構成的草堆風景,以直觀的方式隱喻天然、野生的原始林茂,安詳地相依坐落、自然生長,展場中的植群與鷹架步道對比成林、向上生長,似是自然與工業的共生返照。

 

本展使用大量工業化及人類文明脈絡發展下的媒材與技術工法,邱承宏以物質混合及質性差異的並陳,在展場中創建多組獨特寓意索引,這些索引蘊含著各自特有的樣貌與習性,旨在打破自然與人工、有機與幾何、完全與不完全等「邊界」交織而成且看似牢不可破的固有脈絡,本次發表藝術家將這些命題重新回到立體創作演繹,結合創作媒材與創作方法的多元性,形塑另類美學的觀念創造。「繡燕與原林:邱承宏個展」以雜草、鋼筋、鷹架、碎石隙痕等物質媒材,於「採光」、「繡燕」、「原林」系列作品中微觀邊緣風景,宛若你我在日常交通過路瞥見即忘的施工地景—— 毀棄、野生、蒼白、浪漫皆在此處遐想疊合。

 


 

 

邱承宏

1983年生於台灣花蓮,2008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目前居住和工作在花蓮。他的創作多以裝置、雕塑的方式呈現,就像是進行一場考古探險般,他善於挖掘生存時空曾經存在的身影與軌跡,並透過抽象的手法重新演繹那些被合理化及設計過的邏輯規則,將它們生動地重塑,藉此發展出一套巨大的記憶修補術。

 

近年代表個展包括「趨光」(貝塔寧藝術中心,柏林,2019)、「時間的灰燼」(伊日藝術計劃,臺北,2017)、「九色鹿」(關渡美術館,臺北,2015)。代表聯展包括「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0)、「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2019)、「小說:雙城計劃」(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19)、「破碎的神聖」(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2017)、台灣美術雙年展「一座島嶼的可能性」(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2016)、「巴黎/柏林/馬德里國際影像藝術節」(法國La Gaîté lyrique數位影像中心)、柏林世界文化之家、西班牙索菲雅皇后美術館、「利物浦雙年展」(利物浦LJMU大樓,2012)、「理解的尺度-台泰當代藝術展」(曼谷藝術文化中心,曼谷,2012)、「台灣響起-超隱自由」(布達佩斯藝術館,布達佩斯,2010)。2019年駐村于德國柏林貝塔寧藝術中心、2012年駐村於法國巴黎西帖藝術中心。

 

 

作品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