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儲存一公分: 徐瑞謙 個展

11 February - 13 May 2023 TKG+ Projects
介紹
展期
11 FEBRUARY 2023 - 13 MAY 2023
 
開幕
11 FEBRUARY (SAT.)   4:30 p.m.
 
地點
 
 

 

該如何衡量一天的重量,如何看見時間的長度,生命在其中又展現了何種姿態?藝術創作是否能表達出這種難以言喻,既抽象卻又實存的精神特質?時間的積累,或許能讓我們觀察到外在形象的變化,但內在沉積的深淺卻無法輕易覺察。面對未知的生命長度,未知的話語構成,媒材表面上的各種痕跡,如同每天所儲存那一點點可衡量的字詞數量,而開口的那一天總會來到。

 

成長於千禧世代的創作者,是全球化交織最為緊密卻也最為迷惘的世代,自我的追尋若非仰賴歷史、政治、全球議題的背語附身,則往往被歸納至喃喃自語的存在與否,隱身在所謂的日常。然而,我們並未脫離現代藝術的眼睛,展演機制對特定創作型態的作者而言,最終只能以物件的形式呈現在觀者面前,創作亦無法以其完整的形象體現在我們面前,或者說,更加難以捉摸。

 

以黑鐵為話語主體,物件為符號作為點綴,徐瑞謙的藝術語言,無非是著重於媒材與自身勞動行為間的痕跡,在縫隙間娓娓道出細微的話語聲響。聲響,是用以形容失語狀態的破碎、零星,是未完成語句的字詞碎片,既不構成完整語義,卻擴延了字詞想像,抽象地運行著。徐瑞謙專注於表現媒材本身的魅力,鐵的硬度及線條、膠帶的延展性、石板粗細、高溫加熱後鐵的顏色變化等,透過其本身存在於不同環境,進而改變媒材形態,以此創造空間與物件的相互依存關係,這正是其試圖構成語言的載體翻轉,亦是一個訊息封包。

 

黑鐵是「物件」的具體表象,將媒材作為創作的基本素材或原初符號,對「媒材」的選擇、再組,表達了生成的場域與思考狀態。媒材的選擇和使用上很大程度區別了日常生活中的現成物品,以此拉開與現實的距離,避免誤導。人的參與只是對這種狀態的提示或暗喻。創作者所關心的並不只是媒材或物質,而是著重在建立一種關係性,使之產生內在領略的意味,而不使其直接地與物件產生聯繫。

 

大量體力勞動,是在黑鐵這媒材面前必須付出的代價。切割、敲打、焊接、研磨,將媒材視為一個角色加以造型,透過角色傳達觀看這個世界的方式;媒材被加以創造的過程就像是經由上述喧鬧的動作後終歸於冰冷安靜的歷程,深沉而精煉。焊接點,作為鐵條連結成線的炙熱接合,創造出線條於空間中所走過的畫面,在反覆結構裡構成內外空間。創作者在此空間中,不僅是作者,更是用自我身體作為比例尺的工具,依此成就眼前的另一個自己,作品。從作品出發的話語,到觀者聽見的心理距離,有多遠?徐瑞謙用身體作為尺度,累積著一點一點痕跡,沿著時間攀爬,一天儲存一公分,一步步接近創作的內在世界。

 

 


 

  

徐瑞謙 

 

1994年出生於台灣苗栗,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並獲得碩士及學士學位。

重要個展包含 : 「斜坡上的靜物」( Lightwell,台北,台灣,2022 ) 、「搖晃3mm」(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台灣,2020 ) ;聯展包含 : 「破碎的記憶網」( 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2022 )、「所在 — 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 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2021 )、「排演換位:生活中的劇場地帶」( 朱銘美術館,新北市,台灣,2019 )。曾獲《500輯》雜誌主辦「500 Young 2022」的「藝術挑戰家」獎項。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