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再見 2001 – 2015: 吳天章 個展

18 June - 31 July 2016 TKG+
新聞稿

沒有藝術能演繹真相,真相止於當下時空。藝術只是讓我們瞭解真相,或我們未能接納的真實。藝術形同謊言,而藝術家則是偉大的騙子,透過明目張膽的虛偽與虛無反襯比真相更真的真實。

 

 

自 17 世紀起,依偎於帝國邊緣的雞籠是殖民者的競技場,繁盛的陽間與擁擠的冥界共存。外來文化的長期浸濡與殖民者輪番的資源掠奪迫使人們畏死也習慣眷戀,偏好凡事湊合、未能思及長治久安的淺根文化。 1960 年代末期美軍湧入這個古老港口,水手服、舶來品與美金攜手入港,喧鬧著小鎮直至沸騰。那時吳天章正值少年,吸吐時空的特有風華作為往後創作濫觴。

 

從歷史與文化批判意識起家的吳天章,自 80 年代「油畫時期」起,便以藝術作為最直白大膽的批判手段,從時代與文化的氛圍中揭示個人的身體性與政治系譜,以新表現主義留下那個時代台灣的傷痕繪畫。 90 年代吳天章開始了「多媒材時期」、千禧年轉為「數位影像時期」、 2010 年再跨入「錄像時期」,東洋風格的矯飾美學、複合媒材、數位後製技術、皮膜、一鏡到底機關重重的錄像漸次而生,堆砌出妖嬈幻異、「假假的視覺」,散發濃厚的台味。 90 年後,誇張驚悚的作品語彙反串起台灣常民文化,解釋島嶼上譁眾取寵的性格與張狂的美學態度。唐突虛偽的表現手法如荒謬劇般隱涉這片土地自 19 世紀末歷經的政治遞嬗、民族遷徙等世代積累的集體記憶。吳天章創造最悖離真實的場景以詮釋真實,直指這片土地的特殊歷史經驗、內斂壓抑的民族性,以及生命諸象。陳莘 [1] 稱其藝術「以假造真,福馬林中的青春顯影」,或為其完美的詮釋。

 

吳天章將與耿畫廊、TKG於 2016 年 6 月 18 日聯手呈獻「陌路歸真 1980 – 2011 」與「別說再見 2001-2015 」,梳理 35 年來的創作生涯,完整檢視其十年一變的節奏。為此,我們將盡情鋪張,興建幻象:你將經過一間間冰冷廂房,遇見面如縞色坐立難安的家族,以及如花似玉宛若邪魔的少年,也許謙卑地跨過橫臥在地的龐大身軀,最終將通往無止盡的楊柳步道。途中或有柔弱的水手、衣錦夜行的盲者和你錯身而過,然而你仍掛念著浪花拍打的手指。這些情景將令人想起島嶼季風的刺骨與襖熱,它曾吹送著純情與慾望、安靜與喧囂、眷戀與別離、生與死。儘管歡樂悲苦交錯,我們終將在吳天章於二元間撐出的另一維度,想起潛流於文化及人心底層共通的符碼,體會並謹記這個島嶼和人民的苦難與溫潤,即便這只是一場偉大的騙術。

 

「陌路歸真 1980 – 2011」

以自身情感作為引信,吳天章將作品盛滿台灣人熟悉的華麗與鄉愁。然而,在繁複的視覺語彙背後,時代與土地才是他急欲掀開、易傷易感的軟肉。「陌路歸真 1980 – 2011」呈現自單一敘事的黨國時代、後解嚴的過渡時期,直至台灣邁向民主進程⋯⋯等不同階段下藝術家的反覆思索與觀察,包含 80 年代初期《疏離系列》尋求超級寫實主義刻畫長期言論噤聲下沈默壓抑的社會氛圍、解嚴後的《政治系列》以新表現主義的粗獷筆觸、激情的具象手法傳達人道憫懷和對威權的憤怒、 90 年代初期的《家族肖像》回歸人民視角檢視台灣四大族群各時期的政治權力變遷、 90 年代中期《傷害告別式》等系列以台灣人熟悉的低俗品味堆棧不舒適的美感,只為拉扯出近代史中無以名之又揮之不去的包袱與傷痛。何謂真實?我們又該如何對這個時代誠實?在一片騷動的眾色之中,我們或將尋得答案。

 

「別說再見 2001 – 2015」

吳天章於此首度重現 2015 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完整展出《永協同心》、《瞎子摸巷》、《難忘的愛人》、《心所愛的人》與《再見春秋閣》五件費解又令人著迷的巨型作品。閱讀作品前建議先嚼食表象:吳天章不習慣留白,令人心生不快的任一細節都是他對台灣人集體潛意識的精心召喚。影像中鬼魅般的面孔往往帶著生理殘缺、過份精巧的皮膜仿若靈魂寄生的複體,二者造就生死並存的幻象,宛若國族式的集體欲望投射。一鏡到底下,魔術般的過場形同政權交替下的障眼法,背景音樂的台語老歌不經意地諷刺著台灣人的祖國眷戀情結,反映這座島嶼在長期殖民政權更迭下的集體記憶。在這裡,吳天章敘述的口吻有如詩人,他模糊空間與時序,撿拾意境,僅對生命直白。期待離別與再會之歌散去後,我們這一代人得以望見發炎的在地歷史,在晃蕩的時代裡握緊土地、別說再見。

 


[1]陳莘,本名陳怡君,「偽青春顯像館─吳天章」一書作者,藝評散見於《典藏今藝術》、《現代美術》、《藝述認證》⋯⋯等雜誌。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