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JECT_哎呀的物件展

7 - 29 August 2010 TKG+
介紹

當 Oopject 的展品出現在耿畫廊 B1,這個白牆挑高、水泥地的大型白盒子裡,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似乎就算是一時忘記收拾的掃把、紙屑之類的雜物,跟展品一起被擺置在展場內,出奇地合理且美觀「我們甚至可以對氣泡布進行美學思考了」。然而這正是這個展覽裡,作品們所能勾引感官刺激的最大值所在,是它們「即物」的個性產生了「藝術或垃圾」的混淆,也是因為界限顯得如此輕薄,而讓人得以在物件上進行最大量的思考與想像。

新聞稿

本展覽緣起於一種神祕的媒體體驗,歐美的藝術雜誌上常能看見以下這種圖片:白牆,水泥地(或者是有點無印良品風格的淺木色地板),挑高空間,在地上擺著被揉成一團的地圖(那件作品叫做地球),上面打上某某畫廊的名字,然後你會覺得非常好看。

 

不過好看是一回事,這種不傾向於既定媒材與技法,也不邁向精緻化的作品在台灣好像也有,但對我們來說,它依然會是神祕體驗的地方便在於,這些東西是如何出現在畫廊的?它是何以吸引藏家收購?基於好奇又羨慕的心態,便策劃了這樣的展覽。就像被揉成一團的紙球,我們的展覽也有被燒過的鍋蓋或者違建加蓋的機車之類的東西,而揉成一團的地圖是地球,鍋蓋也會因為飛躍了大台南上空而成為飛碟,只不過紙團還是紙團,就像鍋蓋還是鍋蓋,這是很低調奢華的幽默感。另外,這個展覽也關注在 「創作的過程」而非結果化或精緻化的結晶,假使必須用舉例來說明,便是關注在「板牆上完坯土卻沒有上漆」,你很難說那是一面牆壁,頂多只能說是「邁向牆壁過程中的板牆」。於是,更明確地說,這些作品有點傾向「沒做完」但卻感覺「比做完還好看」,這種感覺有點「哎呀」。

 

翻轉,幽默,低調,坯土的特質組合成一個展覽,沒有高超的技術或昂貴的材料,Oopject 比較像是一種徘徊在詩與笑話之間的文體,在語音與語意之間找到幽默的混搭方法,它們是得以輕巧翻轉現實的物件群。

 


 

Project Designer

蘇育賢

 

參展藝術家

羅智信、吳思嶔、方偉文、江忠倫、何明桂、倪祥、劉玗、張立人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