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Archive
-
陳傳興個展座談|彩色攝影工藝:觀看與思考
活動 30 November 2024 日期|2024.11.30(六)3:00-4:00 p.m. 地點|TKG+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B1) 主講者|徐裕翔 ◎2:30 p.m.開放入座。 ◎活動為免費參加。 ◎名額有限,敬請把握機會,以免向隅。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zp82EQ ◎活動全程將以中文進行。 ◎關於「色—陳傳興個展」:https://www.tkgplus.com/exhibitions/136/ 活動簡介| 在數位時代中,陳傳興對銀鹽攝影的堅持與追求,展現了他對傳統工藝的深厚熱愛。此次座談會裡,陳傳興的合作夥伴——徐裕翔先生,將分享他們在工作室進行銀鹽攝影製作的寶貴經驗。從曝光、沖洗到顯影,每一個關鍵步驟都將被深入探討,並分析這些過程如何影響作品的最終呈現。另外,徐裕翔將深入探討展出的七十件彩色攝影作品,揭示這些作品所傳遞的情感與美學,並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這不僅是一場思想與視覺的碰撞,更是關於色彩、光線及情感交織的深刻對話。歡迎各位一同參與這場精彩的盛宴,共同探索陳傳興的銀鹽攝影的魅力與深度。 與談人介紹| 徐裕翔 台北藝術大學美創所碩士,台北Darkcube-photographic Studio暗房負責人。從事暗房銀鹽影像工作25年以上。福得沖印公司開始學徒工作,至後期由個人成立的工作室,負責承接台北、東京多位知名攝影師的放相業務及海內外多檔展覽的手工銀鹽影像製作至今。也曾參與德國媒體實驗室合作案,承接歐洲各大美術館攝影館藏,銀鹽影像製作,重製及典藏修復工作。於2016年七月起參與攝影家陳傳興老師的展覽計畫及影像製作。 繼續 -
藝術家彌載映與蔡佳葳於日本東京大倉集古館參展「東京藝術周聚焦」
藝術家新聞 5 - 10 November 2024 展期|2024.11.05-10 地點|大倉集古館 參展藝術家|彌載映、蔡佳葳 本次「東京藝術周聚焦」由東京森美術館館長及東京國立藝術研究中心首席執行長片岡真實策劃,展覽主題為「大地、風、火:亞洲想像的未來」。此次展覽匯集了57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的作品,旨在探索當代藝術中對宇宙及其能量的表現,並涵蓋從亞洲到其他文化的多元世界觀。 彌載映本次展出的系列作品《WV AWT》透過反覆塗抹色料,讓顏料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在畫布上生動展現,試圖建立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而蔡佳葳的作品《自虛空中迴旋而來XII-V》,則以不同動態螺旋形式在麻布上書寫《心經》,體現對精神寧靜和心靈統一的追求,深植於冥想與內省之中。 閱讀更多 繼續 -
TKG+參展2024京都藝術博覽會|展位GC08
博覽會 31 October - 3 November 2024 展位|GC08 地點|日本國立京都國際會館 參展藝術家|彌載映(Mit Jai Inn)、吳耿禎、蔡佳葳、邱承宏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10.31(四)12:00-6:00 p.m. 11.01(五)11:00 a.m.-12:00 p.m. 11.02(六)11:00 a.m.-12:00 p.m. ▋公眾展期 ▋ 11.01(五)12:00-7:00 p.m. 11.02(六)12:00-7:00 p.m. 11.03(日)11:00 a.m.-7:00 p.m. (最後入場時間為閉館前 1 小時) 作為深耕台灣的藝術空間,TKG+傳承自耿畫廊對於當代藝術的孕育和支持,在這次的京都藝博,帶來台灣藝術家吳耿禎、蔡佳葳、邱承宏、以及泰國藝術家彌載映作品。這些藝術家某程度上有著和TKG+一樣的血緣基因:作為中生代的亞洲藝術家,受西方文化深刻洗禮,也發展出亞洲中生代文化人之特色,如同TKG+,總以獨有之方式闡述觀點,儘管是鮮活開放的態度,然而對於過去的記憶,卻依舊在作品中隱約流露。 京都藝博(Art... 繼續 -
藝術家侯怡亭現正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參展「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藝術家新聞 5 October - 15 December 2024 期間|2024.10.05-12.15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此次展覽聚焦於臺北市立美術館中典藏的女性藝術家作品,並以「飛地」比喻創作者的內在狀態,指向一個能自主屏蔽的安全意識空間,使其在外力干預或情感波動下,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堅定。展覽以此映照女性創作者豐富的內在情狀與多重生命經驗,並延伸文學中常見的自傳式敘事,呈現藝術家在不同階段的創作脈絡與生命關照。 本次所展出侯怡亭的《歷史刺繡人》系列作品,融合影像、行為與刺繡工藝。其靈感來自於藝術家進入藝術大學前女子家政專校刺繡課程,一群女學生共同學習刺繡的景象使侯怡亭重新追溯到台灣女子學校發展的歷程。作品挪用日治時期臺灣女子學校的歷史照片,重現當時女學生的課程,如刺繡、插花、琴藝和園藝等。透過將局部覆蓋刺繡,反覆地穿刺破壞與疊加重構,侯怡亭編織獨特的影像語彙、訴說女性的身體勞動史,並揭示殖民教育體系下的女性身體規訓,其最終目的是為精進勞動力和培養順從特質。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薩望翁.雍維現正於義大利拉吉安蒂基金會舉辦個展「緬甸:薩望翁.雍維身處緬甸與歐洲之間的創作」
藝術家新聞 21 September - 3 November 2024 展期|2024.09.21-11.03 地點|義大利拉吉安蒂基金會 此次個展由麥克斯.塞德爾與瑟琳娜.卡拉麥共同策劃,展出了薩望翁.雍維的60多件油畫和素描作品,這些作品深刻描繪了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緬甸所經歷的暴政與民主之間的激烈衝突。薩望翁的創作並不直接呈現國家近代歷史的悲劇,而是透過象徵性的圖像來表達戰爭帶來的災難,並從戈雅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展現出他對於這一主題的獨特詮釋。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吳耿禎現正於臺南市美術館舉辦個展「剪花人 土象星」
藝術家新聞 20 September - 20 October 2024 展期|2024.09.20-10.20 地點|臺南市美術館一館 (文/臺南市美術館) 「吳耿禎 ─ 剪花人 土象星」涵及「篝火 ─ 編織」、「字典」、「日麗」、「花人」等階段作品,以「剪紙」為核心形式,展開拓樸,反覆形構以「人為主體」的宇宙觀,心象開枝散葉,應驗於紙材的 ─ 拼接、染色、設箔、繡縫及編織。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阿莫.帕特爾現正於南韓光州參展第十五屆光州雙年展
藝術家新聞 7 September - 1 December 2024 展期|2024.09.07-12.01 地點|光州雙年展覽館 第十五屆光州雙年展旨在重現韓國「板索里」的原始精神,藝術家們試圖重新思考人類、機器、動物、精神和有機生命之間的關係與空間。本次阿莫所展出的作品「Who is Invited in the City?」,以青銅雕塑、錄像、燈光與聲音組成了一組沉浸式裝置,其凸顯出那些經常被忽視且受壓迫的勞工階級,他們經常穿梭於時空與空間之間到城市中,只為尋找那些尚未來到的光明。在這件作品中,聲音變得至關重要,正如藝術家指出:「聲音在這些世代不斷相傳,綿延數公里…這件作品便融合了這些對話、聲音,以及在大城市中尋找光明的過程。」。 閱讀更多 繼續 -
TKG+參展2024斐列茲首爾藝術博覽會|展位A31
博覽會 4 - 7 September 2024 展位|A31 地點|韓國國際會議暨展示中心COEX 參展藝術家|何采柔、陳敬元、阿莫.帕特爾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9.04(三)11:00 a.m.-7:00 p.m. 09.05(四)11:00 a.m.-3:00 p.m. ▋公眾展期 ▋ 09.05(四)3:00 -7:00 p.m. 09.06(五)11:00 a.m.-7:00 p.m. 09.07(六)11:00 a.m.-7:00 p.m. 第三屆斐列茲首爾藝術博覽會 (Frieze Seoul 2024) TKG+ 很榮幸帶來台灣藝術家何采柔、陳敬元,與印度藝術家阿莫.帕特爾的全新系列作。TKG+ 企圖藉由這些複合裝置、油彩繪畫、銅雕等形式多元的作品呈現,將藝術家對於日常生活的敏銳捕捉,以及對生命政治的溫暖關懷截取出來,並從中展示他們各自獨特的藝術視角和創作實踐。... 繼續 -
耿畫廊 x TKG+【年度優惠 – 歷年精選畫冊集】
活動 17 August - 14 September 2024 時間|2024.08.17-09.14 地點|耿畫廊、TKG+ 線上官網亦可購買 為慶祝「耿畫廊」耕耘畫冊出版領域邁入第15周年,以及感謝長期支持的藏家與藝術愛好者,在此精選出6位耿畫廊代表性藝術家的畫冊,以及TKG+ 6位藝術家畫冊,並提供特別優惠。這些畫冊為藝術家創作歷程的珍貴紀錄,也呈現了台灣與東南亞當代藝術的多元視角。 這次特選的耿畫廊藝術家畫冊包括: 薛保瑕《如影隨形》 、《非零點》 林鉅《九節拂風》 、《指虛錄》 蔣友梅《無始無終》 、《新色之扉》 、《另一個空間》 、《心火》 蘇孟鴻《香奈兒》 陳浚豪《天圓.地方.非人間》 、《蚊釘山水》 涂維政《方舟博物館》 TKG+藝術家畫冊: 蘇育賢《加法》 、《晚安,待會見》(展覽DVD) 袁廣鳴《明日樂園》 陳敬元《Painting 2011-2016》 (限量25本) 蔡佳葳 《欲貪孰為本》 (限量15本) 侯怡亭《複體》 薩望翁.雍維Sawangwongse... 繼續 -
【年度優惠—特惠區】
TKG+ 活動 17 August - 14 September 2024 蘇育賢《加法》 原價:NT$ 550 特價:NT$500 凡至畫廊現場購買此畫冊,贈送「前景寫生」海報1張(限量10張),送完為止。 蘇育賢《晚安,待會見》 原價:NT$ 450 特價:NT$380 2021年蘇育賢個展「晚安,待會見」展覽DVD+貼紙。 【購買方式】 1. 畫廊現場購買: 凡至畫廊現場購買畫冊,贈送1支TKG+ x nomel聯名護手霜。(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2. 線上購買: 滿千元免運費(免運費僅限台灣本島),並贈送1支TKG+ x nomel聯名護手霜。(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1) 請點選上方畫冊商品連結 (2) 進入網頁後,點選「購買」連結。 (3) 請輸入您的姓名、電子信箱、電話、寄件地址,並於訊息欄註明購買之品項與數量。 繼續 -
【年度優惠—6折優惠區】(學生優惠5折)
耿畫廊 x TKG+ 活動 17 August - 14 September 2024 以下畫冊全面6折,學生優惠5折。 學生於畫廊現場購買時,請出示學生證;於官網線上購買時,請提供學校信箱,謝謝。 耿畫廊藝術家畫冊: 林鉅《九節拂風》 原價2,500元 6折優惠→ 1,500元 學生優惠→ 1,250元 蔣友梅《無始無終》 原價2,500元 6折優惠→ 1,500元 學生優惠→ 1,250元 涂維政《方舟博物館》 原價5,300元 6折優惠→ 3,180元 學生優惠→ 2,650元 TKG+藝術家畫冊: 薩望翁・雍維Sawangwongse Yawnghwe《EXILE》 原價2,800元 6折優惠→ 1,680元 學生優惠→ 1,400元 【多本折扣優惠】... 繼續 -
【年度優惠—7折優惠區】(學生優惠6折)
耿畫廊 x TKG+ 活動 17 August - 14 September 2024 以下畫冊全面7折,學生優惠6折。 學生於畫廊現場購買時,請出示學生證;於官網線上購買時,請提供學校信箱,謝謝。 耿畫廊藝術家畫冊: 薛保瑕《如影隨形》 原價1,600元 7折優惠→ 1,120元 學生優惠→ 960元 薛保瑕《非零點》 原價700元 7折優惠→ 490元 學生優惠→ 420元 林鉅《指虛錄》 原價900元 7折優惠→ 630元 學生優惠→ 540元 蔣友梅《心色之扉》 原價1,600元 7折優惠→ 1,120元 學生優惠→ 960元 蔣友梅《另一個空間》 原價700元 7折優惠→... 繼續 -
藝術家吳其育現正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參展「山演算」
藝術家新聞 17 August - 24 November 2024 展期|2024.08.17-11.24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本展試圖把時間與地理的物理維度展開,將自然宇宙的智慧與人工智慧並置探索,呈現幾種理解未來生態思考與實踐的羅盤,並尋思「生態藝術」的嶄新意義:落實在我們如何運作與擴延我們的身體感官覺知、怎麼在自然技術與人造技術之間創造有機過程與合作運用、更加重視精神性與文化性的生態思維、學習不同的節律與代謝方案、如何創造生態社群、循環與關係。 吳其育此次參展的作品《薄膜史:無主數據》,企圖在 AI 影像生成的年代,關注媒體歷史、技術與真實世界的關係流變,尤以數位原生角度,抒發對於自然環境可能的鄉愁作為發想起點。在日治時代,台灣樟樹造林產業曾隨著二十世紀影像的物質歷史與工業需求蓬勃成長,然而在合成樟腦普及後,作為賽璐璐影像膠卷的原料樟腦、以及樟樹林業亦隨之式微。而今日的媒體發展趨勢,不只從類比到數位,更在 AI 技術加持下,又將把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推向何方?作品預計將以完整四個章節的論文電影來深究台灣山林與媒體理論間的特殊在地關係,於本展中首度發表其一篇章與檔案文件,演示生成式數位森林以及影像背後的數據角力。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侯怡亭現正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參展「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藝術家新聞 16 May - 22 September 2024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展期|2024.05.16-09.22 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展期|2024.04.23-08.18 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此展作品的創作年代跨越百年的歷史時空,包含平面攝影、行為錄像、影像裝置、數位科技應用等不同的表現形式,探討鏡像自我的表現形式與自我影像的轉譯思維,從藝術家身份印記出發,連結於自我、異己與他者之間的意識形態,叩問當代影像生產對象的主客體關係。「凝視自我」關注創作者自我認知的心理空間,透過主觀創作,深層探究內在自我;「反身顯影」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探索生活、信仰、價值體系與社會結構、時代脈動,以開展多元議題的反思。 侯怡亭此次參展的作品《市場口-鶴樓》是從公共空間探討身體的圖像化脈絡以及文化符號的多元共生。並以台灣日治時期畫家李石樵於1945年所繪的《市場口》為靈感,將畫面中上海女子與周遭環境的衝突感,再次重現。她以艋舺西本願寺作為拍攝場景,將影像中的自己以刺繡工法繡上奇裝異服,拼貼出不同時代的美學。侯怡亭透過將原本解讀圖像學的脈絡切斷,讓不同時空下的文化符號在作品中多元共生。 而另一件作品《複體-杜賓狗與羅密歐》,是侯怡亭讓自己置身在老舊的傳統市場中,拍攝影像後輸出,將參照自西方繪畫經典作品裡的圖像符號,以刺繡工法直接繡在畫面上。作品中的場景是尚未被資本化的傳統市場空間,侯怡亭透過將不同文化下的圖像符號置入常民生活的場域,原本解讀圖像學的脈絡被切斷,讓不同時空下的文化符號多元共生。 《篡位者》系列作品是侯怡亭將流行文化中的明星偶像和漫畫投影再自身上,利用影像重疊產生模糊變形,並且將「真實」與「虛構」融合,產生了一種難以分辨真實面貌的迷離狀態。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繼續 -
藝術家高重黎、袁廣鳴現正於森美術館參展「1980-1990年代臺灣影像藝術的黎明」
藝術家新聞 24 April - 1 September 2024 MAM研究010:1980-1990年代臺灣影像藝術的黎明 展期|2024.04.24-09.01 地點|日本森美術館 此次展覽將聚焦於80-90年代的臺灣錄像藝術,由森美術館資深策展人近藤健一與臺灣策展人孫松榮共同策劃,帶來高重黎、袁廣鳴、郭挹芬、陳界仁、盧明德、洪素珍、王俊傑、陳正才、林俊吉、李光暐等十位藝術家的作品。高重黎的錄像裝置作品《整肅儀容》,於2023年臺北市立美術館「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展出過,由網路攝影機、物體辨識的深度攝影機(Depth Camera)和螢幕所構成,觀者看著螢幕上自己多重的延時鏡像,挑戰觀看的主體性。《盤中魚》為袁廣鳴早期的作品,利用投影裝置將魚投射在白色的盤子中,呈現出自身存在的現實及困境。 而放映單元「MAM放映019:1980-1990年代臺灣影像藝術的黎明」帶來袁廣鳴、洪素珍、王俊傑、陳正才、林俊吉五位藝術家的作品。《關於回家的路上》也為袁廣鳴早期的錄像作品,將實景拍攝片段和電腦生成的圖像結合在一起,並跟拍一名中產階級上班族的男子,在夜歸到家後的行為(看書、洗衣服、喝茶,不停把家門開了又鎖、鎖了又開)呈現出不祥預感和疑慮不安的感覺。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袁廣鳴現正於義大利威尼斯代表台灣參展第60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日常戰爭」
藝術家新聞 20 April - 24 November 2024 展期|2024.04.20–11.24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 此次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之2024年「第60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將由 袁廣鳴 作為代表藝術家參展,並由陳暢策展。本次展覽以「日常戰爭」為題,也是其中一件參展作品的名稱,延續了袁廣鳴過去的創作脈絡——如 2014 年《棲居如詩》、2018 年《明日樂園》、《日常 演習》中慣見的「家」、「棲居」、「不舒適的明日」等影像語彙。袁廣鳴在此展覽中也試圖隱喻臺灣在目前生存狀態下的隱慮及威脅之外,也從「未來」的提問,回到「當下」的現實,進入到所謂的「日常中的戰爭」及「戰爭的日常化」。 閱讀更多 畫冊限時折扣|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代表藝術家:袁廣鳴《明日樂園》 繼續 -
畫冊限時折扣|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代表藝術家:袁廣鳴《明日樂園》
活動 15 April - 20 July 2024 為慶祝袁廣鳴於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舉行個展,收錄許多本次參展作品的2018年個展畫冊《明日樂園》將於以下期間享折扣優惠: 【4/15-4/19 威尼斯雙年展開幕週】 凡於此期間購買《明日樂園》畫冊將享8折優惠,一本原價750元,折扣後價格為600元 /一本,並且隨贈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展覽手冊,限量送完為止。 【4/20-7/20 威尼斯雙年展期間三個月】 凡於此期間購買《明日樂園》畫冊將享85折優惠,折扣後價格為638元 /一本。 【購買方式】 請至以下官網連結點選「購買」,並輸入您的姓名、電子郵件、電話且註明是否於「TKG+畫廊取貨」或是「郵寄方式」,運費另計。 現場於TKG+畫廊購買。 85折購買之官網連結 畫冊收錄了袁廣鳴此次參展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作品《日常演習》、《佔領第561小時》、《棲居如詩》、《預言》,也包含袁廣鳴2018年的5件作品、2000-2016年的26件作品與1985-1999年的16件作品。其中也收錄袁廣鳴的自序「明日樂園」以及影像藝術學者孫松榮的專文「代號末日.演習未來:論袁廣鳴『明日樂園』」。 欲了解更多袁廣鳴的創作脈絡,千萬別錯過這次的機會! 關於袁廣鳴參展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日常戰爭」 關於袁廣鳴 繼續 -
藝術家李綾瑄現正於OH! Kampong Gelam Art Walk活動中展出作品
活動 30 March - 12 May 2024 展期|2024.03.30–05.12(週六與周日,4月13與14日將暫停開放) 地點|新加坡甘榜格南 藝術家李綾瑄除了參展這次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之外,她的作品「'MA'間」也將在3/30(六)開始到5/12(日),每個周末於新加坡OH! Open House所舉行的甘榜格南Art Walk活動中展出。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吳其育現正於臺南市美術館參展「沃克、海怪、炮火與他們:熱蘭遮堡400年」
藝術家新聞 28 March - 16 June 2024 展期|2024.03.28-2024.06.16 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沃克、海怪、炮火與他們:熱蘭遮堡400年」策展以「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建造的熱蘭遮堡為發想的起點,透過其可以實施外交、發動戰爭,具有國家性質的商業公司之殖民與貿易本質為問題意識之發想原點,聚焦「貿易」、「戰爭」、「航海」、「殖民」、「後殖民」、「地圖」、「植物與物種遷徙」等關鍵字上。展覽分布在1館展覽室B到G、2館的展覽室A到D同期展出,不同子題之間有彼此共享的關懷,也因為不同作品的組合對話,延伸出更多議題。吳其育此次的參展作品除了《發光半導體未來》,也帶來他與沈森森、致穎共同的創作《聲線計畫:史貝克斯的歌-「唱」》。 作品《發光半導體未來》曾於2020年台北當代藝術館的「液態之愛」展及2022年TKG+吳其育個展中展出,現將再次於「沃克、海怪、炮火與他們:熱蘭遮堡400年」展覽中呈現。這件作品以四頻道影像裝置探索了一個只依賴人造光源、太陽光源已消失的未來宇宙。透過LED、OLED、Micro LED面板的閃爍,揭示了背後的主體意識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並與2019年日韓貿易糾紛及其衝突產生的關係產生聯想。 《聲線計畫:史貝克斯的歌-「唱」》是一部表演紀錄片/裝置,由吳其育、沈森森和致穎共同創作。這個項目透過樂音和口述歷史的收集,重新詮釋了自殖民時代以來,跨國貿易和全球化對當代政治文化的塑造。雖然以台灣島的歷史記憶為起點,但計畫旨在以更複雜和多線性的方式調查東亞地區的近代史,以展現不同區域歷史進程的同時性和後現代特性的多樣性。 閱讀更多 繼續 -
TKG+參展2024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展位1D03
博覽會 26 - 30 March 2024 展位|1D03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參展藝術家|彌載映、李綾瑄、林明弘、吳耿禎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3.26(二)12:00-4:00 p.m. 4:00-8:00 p.m. 03.27(三)12:00-4:00 p.m. 03.28(四)12:00-2:00 p.m. 03.29(五)12:00-2:00 p.m. 03.30(六)11:00 a.m.-1:00 p.m. ▋開幕 ▋ 03.27(三)4:00-8:00 p.m. ▋公眾展期 ▋ 03.28(四)2:00-8:00 p.m. 03.29(五)2:00-8:00 p.m.... 繼續 -
藝術家侯怡亭現正於香港CHAT六廠參展「CHAT六廠五週年 ── 明日工廠」
藝術家新聞 16 March - 14 July 2024 展期|2024.03.16-2024.07.14 地點|香港CHAT六廠 藝術家侯怡亭的作品現正於香港CHAT六廠「明日工廠」聯展展出中。作品《代工繡場:紗廠客廳No.3》是侯怡亭在舊照片上以刺繡的行為對歷史圖像再次創作,並連結過去與現在,呈現出呈現出歷史與現實的互動。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蘇育賢的電影製作團隊「你哥影視社」現正於日本參展橫濱三年展
藝術家新聞 15 March - 9 June 2024 展期|2024.03.15-06.09 地點|橫濱美術館 「你哥影視社」是藝術家蘇育賢、建築師田倧源與藝術史研究者廖修慧共同成立的電影製作團隊,成立於2017,團員有蘇育賢、田倧源與廖修慧。本次團隊於橫濱三年展中展出的錄像作品《宿舍》靈感來自於2018年4月,新北市汐止區一棟女子宿舍,超過100位越南籍女工因不滿宿舍空間狹小、伙食不佳、浴室不足等生活問題,多次向工廠、仲介反應未果,在宿舍發起了一場罷工。女工們透過手機直播,在網路上展示整個罷工的過程。 此作品便以工作坊形式邀請越南女工一同參與討論和演出,在此基礎上也探討關於人與空間的故事和慾望。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蔡佳葳現正於紐約魯賓藝術博物館參展「重新想像:喜馬拉雅藝術的現在」
藝術家新聞 15 March - 6 October 2024 展期|2024.03.15-2024.10.06 地點|紐約魯賓藝術博物館 蔡佳葳本次以《兩界》及《在天上的舞者》系列作品參展。《兩界》是融合吹玻璃、鏡面及鑽石的裝置藝術,為蔡佳葳先前在日本受高野山真言宗的「金剛屆」與「胎藏界」曼荼羅圖形影響所創作的作品,除了雙雙指涉宇宙秩序,這組詞彙同時具有堅固與柔軟並存、陽剛與陰柔共濟的非二元論意涵。而中間的鑽石代表著不可會滅的力量。 《在天上的舞者》系列作品以硃砂、孔雀石、石青之礦物顏料作為媒材,並使用不同顏色的漩渦形狀在上面融入經文。此系列也是對空行母(dakini)的致敬,空行母又稱為「天空上的舞者」,在密宗傳統中代表女性能量,每一個空行母屬於一個世界,有其象徵的方位、顏色、蘊、元素、情緒及主要的淨土。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侯怡亭現正於韓國水原美術館參展「Can't Help but Love Her」
藝術家新聞 12 March - 9 June 2024 展期|2024.03.12–06.09 地點|韓國水原美術館 此展覽探討在歷史與社會中女性於工作中擔任關鍵時刻的角色,向觀眾展示當時女性面臨的挑戰以及社會結構問題,並希望改變人們對女性工作的負面看法。而侯怡亭此次參展的錄像作品《White Uniform》,為邀請七堵臺鐵便當廚房一群身著白色制服的作業員,並參考七十年前鐵路便當掛紙,以海苔剪下圖樣,反覆加工製成便當。侯怡亭試圖將作業員在集體意識下的日常勞動行為,翻轉為藝術行動,從而探討藝術生產與日常勞務的生產之間的關係。而內容也探討到女性在這些過程中經常需要擔任的角色及被分配到的任務。 閱讀更多 繼續 -
春節休館公告
公告 9 - 14 February 2024 謝謝您一直以來對耿畫廊的愛護與支持,在此敬祝各位新春愉快、金龍迎春! 我們將於 2/9(五)- 2/14(三)休館,並於 2/15(四)恢復營業。TKG+開春後展覽「吳其育、陳普雙人展 」以及TKG+ Projects「佛西.聖雅克路7號-黃沛涵個展」將於 3/9 (六)開幕,展期為 3/02 - 4/20,敬請期待並密切關注! 繼續 -
藝術家袁廣鳴與吳天章現正於東京參展惠比壽影像藝術節
藝術家新聞 2 - 18 February 2024 展期|2024.02.02-02.18 地點|東京都寫真美術館 由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所舉辦之惠比壽影像藝術節,將介紹當代世界影像與藝術創作多元面貌。本次臺灣短篇影像特集特別邀請2024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臺灣館參展代表、國際知名影像藝術家袁廣鳴,與策展人岩切澪擔任客座節目策劃,將放映袁廣鳴、吳天章與另外10位臺灣影像藝術家的作品,透過他們不同的影像技術及手法,傳達臺灣當代城市的日常生活、人們所處的社會和政治狀況等。 閱讀更多 繼續 -
TKG+與耿畫廊聯名參展 S.E.A. Focus 2024
藝術家新聞 19 - 28 January 2024 地點|新加坡丹戎帕迦公園 參展藝術家|索菲普.皮奇 、吳其育 開放時間| ▋開幕 ▋ 01.19(五)6:00-9:00 p.m. ▋貴賓預展 ▋ 01.20(六)-01/28(日) 12:00-1:00 p.m. ▋公眾展期 ▋ 01.20(六)-01/28(日) 1:00-8:00 p.m. 耿畫廊與TKG+很榮幸聯名參展S.E.A. FOCUS,本次展會由John Tung策展-「Serial and Massively Parallel」呈現了一系列地區藝術作品的策選,每一件作品都深刻地洞察了在即將到來的科技融合時代,我們生而為人的本質。 其策展理念在資訊處理的領域中拋出思考與觀察:人類大腦在並行多任務處理的能力方面獨步全球,輕鬆地合成顏色、運動和形態。相反,電腦雖然嚴謹,但以一種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的方式運作。 隨著自動化持續發展,人工智慧超越人類認知的影響變得愈發巨大。在這樣的範式中會產生哪些影響?這種新興技術在多大程度上會體現我們的集體歷史和精神信仰? 耿畫廊展出柬埔寨藝術家索菲普・皮奇的作品。皮奇強烈手工性的製作方式,再造了柬埔寨當地日常的鋁製器物,如拼圖般相互鑲嵌。觀者從作品中,可以直接感受到藝術家的運動狀態,也反映了當地人生活的棲息地帶與歷史痕跡。 TKG+則展出吳其育透過數位影像,戳刺著全球化的景觀體制,與形成現今我們主要認識世界方法的權力機制,成為我們另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透過不同脈絡的影像碎片在蒙太奇中組裝,市場交易、知識傳播等認識現實的途徑都在觀看與聆聽的關係中重組,讓我們看到從「區域」到「全球」的位差。 繼續 -
TKG+ 參展 2024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展位BA05
博覽會 18 - 21 January 2024 展位|BA05 地點|新加坡金沙會議展覽中心 參展藝術家|彌載映、薩望翁.雍維、邱承宏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1.18(四)2:00-5:00 p.m. ▋開幕 ▋ 01.18(四)5:00-9:00 p.m. ▋公眾展期 ▋ 01.19(五)12:00-7:00 p.m. 01.20(六)11:00 a.m.-7:00 p.m. 01.21(日)11:00 a.m.-5:00 p.m. 年初方剛揭開序幕的新加坡藝術博覽會,隨著國際間的疫情趨緩,藝術生態的重新復甦,將再度迎來第二屆盛會。TKG+於此很榮幸再度參與新加坡藝術博覽會,本屆TKG+將帶來泰國藝術家彌載映、緬甸藝術家薩望翁.雍維,以及台灣藝術家邱承宏全新的作品發表。 作品饒富南國歡快色彩的泰國藝術家彌載映,本次將呈現大量厚塗、層層堆疊的色塊新作。粗糙的畫面肌理與材質感鮮明的顏料,漫溢出東南亞活潑熱情的人文氣息,也將是本次展位中的吸睛之作。彌載映的藝術養成受昔日旅居歐洲習畫的影響,在擔任弗朗茲.韋斯特的創作助理之經驗尤為關鍵。從平面繪畫到社會性的雕塑,彌載映將旅居海外的經驗與視野轉化,發展出一套用顏料、畫布做為將「空間/身體/勞動」結合的個人美學,並為泰國當代藝術之發展留下一席之地。曾展出於國際重要美術館與機構,包括:清邁當代美術館(2023)、曼谷吉姆.湯姆森藝術中心(2022)、英國伯明罕艾康美術館(2021),作品典藏於新加坡美術館、紐西蘭奧克蘭美術館等。 現居荷蘭的緬甸籍藝術家薩望翁.雍維,將帶來新作「熾熱的記憶」系列。該系列作品乃是以他父親生前手札裡的「熾熱的記憶」一詞作為命名,以多面向的角度描繪出以緬甸前總統尼溫為主角的肖像畫作。透過模糊、片段的、具象的肖像繪製,在飽含情緒的筆觸與內斂的用色中,雍維不僅輪廓出國族受軍政府執政的那段鮮紅歷史,更捕捉了那些即便褪色模糊,卻無法輕易抹除的家族記憶。薩望翁.雍維近期展出於荷蘭阿納姆美術館(2023)、柏林世界文化中心(2023)、維也納流放畫廊(2022);作品典藏於阿納姆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清邁當代美術館。 台灣藝術家邱承宏經常選用材質感強烈且帶有重量的大理石、檜木等作為媒材,並擅長將非具象的畫面用深刻淺鑿的手法捕捉下來,任雅緻輕柔的光影在每一個雕鑿的起落間粼粼流淌、在磨石子的畫面裡曖曖含光。本次邱承宏帶來全新三件「採光」系列。「採光」系列為邱承宏自2022年發展出的浮雕作品,藉由溝鑿出一方方剪影窗景,隱喻空間中的光影碎片與自我生命歷史景緻連結。邱承宏近期展出於香港巴賽爾藝術博覽會(2023)、斐列茲首爾藝術博覽會(2023)、京都新型態藝術博覽會(2023)、德國威瑪藝術節(2021)。 繼續 -
藝術家陳傳興現正於廈門集美藝術館參展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藝術家新聞 15 December 2023 - 21 January 2024 展期|2023.12.15-2024.01.21 地點|廈門集美藝術館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攝影季特典」單元帶來著名台灣藝術家、美學家陳傳興的作品展《色》。陳傳興長期耕耘美學、哲學、精神分析與影像藝術等領域。本展覽作為其個人精神史系列的第三部曲,將呈現陳傳興於1970年代於歐洲拍攝的彩色膠片作品,並且由集美·阿爾勒藝術委員會成員顧錚和齊燕共同策劃。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薩望翁.雍維、林明弘現正參展2023泰國雙年展
藝術家新聞 9 December 2023 - 30 April 2024 展期|2023.12.09-2024.04.30 地點|Chang Warehouse (薩望翁.雍維)、舊清萊府廳 (林明弘) 薩望翁.雍維現正於Chang Warehouse展出Opium Parallax ll、Still Life with Foreign Mud系列作品,Opium Parallax ll藉由許多關鍵字串聯而成的大型圖表,探討薩望翁.雍維持續關注撣邦(緬甸)的政治、軍事與經濟之間的關係;Still Life with Foreign Mud系列作品則是鴉片與罌粟花的寫生,畫布上油所呈現的厚度與鴉片的焦油擁有同樣黏著度,其探討關於歐洲帶給亞洲鴉片之影響。 林明弘的作品《週末》運用了泰國金三角著名山地部落的圖案和色彩,將其創作於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舊清萊府廳外牆上,探討當代藝術在此的關係。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何采柔現正於澳洲參展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三年展
藝術家新聞 3 December 2023 - 7 April 2024 展期|2023.12.03-2024.04.07 地點|澳洲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 何采柔 現正參與澳洲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三年展。其展出的兩件作品Heads down以及VERA X diary index皆為該美術館所購藏,將日常習慣擷取成儀式化的片段,來重新檢視及反思人與環境的互動。 Heads down將分隔人潮的紅龍顛倒擺放,讓觀眾與其互動時思考所謂具「界線、阻隔」意義的物品觸發的服從意識和肌肉記憶。VERA X diary index則是以肢體探索居家環境中的閒置空間,擾動人、傢俱以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陳敬元現正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參展 2023台北雙年展
藝術家新聞 18 November 2023 - 24 March 2024 展期|2023.11.18-2024.03.24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陳敬元 現正參展「2023年台北雙年展:小世界」。此次展題代表希望、承諾,同時也暗藏某種程度的懼怕、不安——人們希望能對自身小我的生活擁有更全然的掌握權,卻也懼怕被孤立於大我的群體之外。本次陳敬元參展作品的創作契機來自他在2020年巴黎西帖駐村的經驗。抵達不久後即因疫情封城所形成的強烈衝突感,迫使他重新建構心理和身體空間之分配。 閱讀更多 更多相關資訊: PAGES (2021–20),2021,TKG+,台北 繼續 -
藝術家蔡佳葳現正於英國Kettle's Yard參展「開創新世界:李元佳與朋友們」
藝術家新聞 11 November 2023 - 18 February 2024 展期|2023.11.17-2024.02.18 地點|英國劍橋大學Kettle's Yard 蔡佳葳 日前於英國南劍橋郡的慧辛藝術中心駐村,並受劍橋大學Kettle's Yard 博物館以及保羅梅隆英國藝術研究中心策展人委託製作新作《Ancient Desires (古老慾望)》。這是藝術家首次挑戰製作陶藝品,最終完成超過兩百件「供品盤」似的器皿,作為「開創新世界:李元佳與朋友們」聯展的一部分。 閱讀更多 繼續 -
TKG+參展2023 京都藝術博覽會|展位C06
博覽會 27 - 30 October 2023 地點|日本國立京都國際會館 展位|C06 參展藝術家|彌載映、李綾瑄、林明弘、蔡佳葳、邱承宏、何采柔(公共展位)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10.27(五)12:00-18:00 ▋公眾開放 ▋ 10.28(六)11:00-12:00(VIP) 12:00-19:00 10.29(日)11:00 - 19:00 10.30(一)11:00 - 17:00 (最後入場時間為閉館前 1 小時) 此次京都藝博,TKG+與夥伴藝廊ShugoArts連袂邀請旗下藝術家,以圓型作為統一主題,每位創作者試圖將自身視覺語彙融於其中。展間中各式大小圓型的堆疊重複,形成空間內視覺延續性,連綿「圓」之意象和表現可能。若回溯各地先民文化和語境,「圓型」往往象徵母體、亦和多產有密切關聯,也因此被視為生命和繁衍的符號和表徵;而於當代藝術中,「圓」符號早已脫離過去的符旨連結,而轉為藝術家意志的抽象表達:同時,「圓」於二維畫面所表達之「無限」之感,亦或「似靜實動」之態,正是視覺作品上張力和運動性的來源。 蔡佳葳的作品「須彌山-夜」利用刺繡,於手工毛氈上勾勒出印度教、耆那教、與佛教宇宙中的聖山須彌山。此地被認為是物理上,形而上和精神宇宙的中心,更頻繁地引用於宗教禱告中奉獻祈禱文內。藝術家以向心圓無限迴圈的紋樣設計,從修行與冥想中,體現精神上的寧靜追求,以及天人合一的心靈契合;泰國藝術家彌載映,除了專注於泰國政治的參與、祖國歷史與公共議題,他也經由對於色料的反覆塗抹和操作,使顏料的多元和豐富躍然於畫布上,試圖建立關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的對話領域。而台灣藝術家邱承宏則取材台灣常見的水泥和混凝土,透過窗櫺,以由內而外之姿觀察台灣原生植物,並以陰刻的浮雕形式、展現植物姿態與環境光影變化,此次更將作品改為圓形,展現有別於以往的視角趣味。 此外,新加坡藝術家李綾瑄對於材質、顏色、量體的著墨讓作品成為一種新的姿態,藉由觀者的閱讀和觀看,李綾瑄重新定義了一個關於二度空間和三度空間的平衡。林明弘則利用台灣傳統的花布式樣,將其包覆於常見於台灣民間酒席宴請賓客的圓桌上。藝術家拓印台灣的庶民文化記憶,加以再現、轉譯之,闢開了一條屬於南島文化,屬於台灣人的路徑。 藝術家皆以其專精之媒材,展現東南亞/東亞的在地人文、宗教歷史脈絡,乍看之下各異其趣,卻也在其中呈現統一之視覺美學。對應於京都這樣一個東方文化古都,TKG+冀望於微妙的多向互動中取得和諧的互補,讓當代藝術的視野得以跨越單一文化體系的事件限界。透過在日本與台灣藝術交匯的同時,於融合與裂解中,譜出清晰而雋永的東亞現代藝術脈絡;在融貫兩造文化思想的藝術表述裡,為藝術的未來發展編織更多可能。 繼續 -
藝術家吳其育現正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參展「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
藝術家新聞 22 October - 3 December 2023 展期|2023.10.07-2023.12.03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U-108 SPACE 展覽介紹| 自大航海時代起,人類的移動以及物種的交換,便持續以墾殖的方式形塑地球生態,同時推演著奠基於實用主義的生態觀。十九世紀的倫敦籠罩於工廠的霧霾之下,人們透過封閉的玻璃箱在工業快速發展的城市中遙想生態。能夠隔絕環境的沃德箱(Wardian case)作為承載生態的技術物件,經歷著維多利亞時期的蕨類與蘭花狂熱,也使英屬東印度公司能順利從中國移植茶樹至印度。在工業革命與全球貿易下,地球生態的交換在沃德箱的催化之下產生劇烈變化。計畫投射出一個生態存在於封閉容器中的另類時空:存在於溫室中的平行歷史。當人造的生態發展成為常態,收藏物種的行為從偏執的狂熱轉為系統性的計畫,人之於自然不再是佔有和取用者,而是形塑自然的關鍵因素,溫室的生態是環境存在的必然方式,原始已不復存在,文獻紀錄與溫室環境是生態的最終想像。 由於沃德箱的移植並非只牽涉單一物種而是整個生態,在移植過程中,人類以如同資料庫架構般的邏輯將環境切分、剪輯與收藏。計畫以此構想一個另類生態結構的未來,在這個未來中,人類已大幅地改變地球的環境,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資料庫成為生態的樣貌,環境只存在於已被抹去現實的封閉箱體之中。人類只能透過紀錄與訊息收集來維持對於過往生態的記憶,利用文獻的訊號來培養容器中的生態,並將記憶中的形象與言語化作植物生長所需的基本要素:訊號——光。如同資料庫般的生態箱將這段遺失的訊號重新編寫於未來的環境當中,同時箱中自給自足且看似豐饒的生態也承載著時空的記憶,在網絡中串流、擾動,從資料庫到生態箱,從一個溫室到另一個溫室。 藝術家| 吳其育、陳普 繼續 -
TKG+將於10月14日帶來藝術家吳耿禎之現場演出活動「就讓高牆旋轉,如果生命是蛋」
演出活動 14 October 2023 現場演出|吳耿禎.王榆鈞.陳怡廷 時間|10/14(六) 3:00 p.m. – 3:20 p.m. 地點|TKG+(11492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 548 巷 15 號B1)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wC97Uj68NLxxiQwJ7 ◎活動為免費參加 ◎名額有限,敬請把握機會,以免向隅 是沉默 讓黑影說話 移動彼此胸中的橋 剪貼一片粉紅色的海 以及無所事事曝光的底片 表演者簡介| 吳耿禎 生於台灣台南。大學畢業於建築學系,創作始於劇場空間。藉由自我研究,追溯與梳理其剪紙形式於台灣之歷史斷鏈,殖民混種,與田野失軼。作品以剪紙、複合媒材、空間構築為媒介;以參與式計畫與出版為實踐。 曾參與劇場作品:何曉玫MeimageDance《親愛的》,《假裝》,雲門舞集《毛月亮》,金枝演社《仲夏夜夢》,李清照私人劇團《白素貞》。 王榆鈞 現為音樂藝術家、電影配樂、劇場音樂及歌者,橫跨音樂、電影、劇場及表演等領域。近年關注實驗聲響與文學而延展的「實驗詩性」,對話影像所擴延出的「多維聲像」空間,音樂聲響與歷史人文的「複聲關係」,及採集環境與人聲融合的「共振聲響」。 曾出版音樂作品《凹》EP,《沙灘上的腳印》概念專輯,王榆鈞與時間樂隊《頹圮花園》,王榆鈞與時間樂隊《原始的嚮往》專輯,《不朽的青春》北師美術館同名展覽音樂專輯等。配樂作品VR影片《無法離開的人》,《遺留》,紀錄片《The Pursuit of a... 繼續 -
藝術家邱承宏現正參展「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
藝術家新聞 1 October 2023 - 29 February 2024 展期|2023.10.01-2024.02.29 地點|金山區法鼓文理學院 邱承宏的作品〈採光〉、 〈繡燕〉是對環境物件的一種微觀的敘事,透過撿拾法鼓山山區的小碎石碎片的造型,藝術家利用3D列印技術將之等比放大,並使用自然礦物和黃銅等材料,製作成數件尺寸不一的磨石雕塑,並將它們置在法鼓山天井的空間中,與場域、觀者進行對話 。 閱讀更多 繼續 -
TKG+參展2023 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展位 畫廊聚焦 A-03
博覽會 27 - 30 September 2023 地點|南京國際展覽中心A、B館 展位|畫廊聚焦 A-03 參展藝術家|袁廣鳴、吳其育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9.27(三)11:00 - 18:00 09.28(四)11:00 - 18:00 ▋公眾開放 ▋ 09.29(五)11:00 - 18:00 09.30(六)11:00 - 17:00 在明日的世界裡,當藝術面對重大技術環境轉變下,如何表達對現代景觀的探索與思辯,並表現出對自然、歷史的思考,這當中也連帶出現對人文自然的高度尊重和深度消費,最終回歸到捍衛「人」的價值。在本次NAFI2023展會中,TKG+將推出由藝術家袁廣鳴、吳其育帶來的展覽「明日世界」,展覽將由爆破日常、歷史探源、影像消費的軸線來建構對於明日的想像與面貌。 袁廣鳴以影像為主要媒介,其沉歛詩意的視覺語彙隱含著象徵寓意,不僅反映眾多台灣人共有的存在意識及潛意識,同時也極具超越地域的普世性。在袁廣鳴的《明日樂園》,象徵烏托邦的遊樂園毫無預警之下瞬間灰飛煙滅,鏡頭前一切以慢動作發生。戰事成為日常的今天,這件作品以批判的角度探究現代生活中的時空概念。 吳其育近年的創作聚焦於其創作的方法論上,進而思辨由書寫所構成的「錄像文章」。在吳其育的思考中,當下世界的描繪操之在敘事與書寫形式裡,人類於其中扮演著詮釋者的角色,世界的樣貌也蘊藏著更多待解的訊號。對世界的詮釋,並非隸屬特定的物種與時間;世界在此所指的過往,乃是同時存在於當下與未來。從人與非人、數位訊號與自然生態、星球和宇宙,吳其育透過不同的隱喻來暗示著觀者「人類擁有更大的尺度進而理解、推敲他們所處的世界」,物與物之間的連接與交換亦不曾停止。本次展出的作品《人族》、《閱讀清單》、《自選片單》便是建立在此之上的思考與展望。 回首過往,人類,曾以為眾神掌控了世界,天災是對人類罪惡的懲罰,直到科學家發現氣候變化的規律性;人類,曾以為地球是平的,世界的盡頭就是終點,直至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人類,曾以為疾病是詛咒,唯有驅除惡靈才能保命,直到醫學家發現抗生素。從古到今,人類不斷地累積歷史,到現在依然是進行式,在科技倍速增長的今日,生物科技已取代自然進化,AI智能挑戰人類思維,接下來,人類該如何自處? 繼續 -
TKG+參展2023 斐列茲首爾藝術博覽會|展位A17
博覽會 6 - 9 September 2023 地點|國際會議暨展示中心COEX 展位|A17 參展藝術家|彌載映、何采柔、邱承宏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9.06(三)13:00 - 20:00 ▋公眾開放 ▋ 09.07(四)11:00 - 19:30(最後入場時間19:00) 09.08(五)11:00 - 19:30(最後入場時間19:00) 09.09(六)11:00 - 18:00(最後入場時間17:30) 在 2023 年度的斐列茲首爾藝博會上,TKG+ 很榮幸再度參展,並帶來三位分別來自泰國以及台灣的藝術家:彌載映(b. 1960)、何采柔(b. 1983)和邱承宏(b. 1983)。三位藝術家透過迥然不同的媒材及表現手法、涉及不同面向的觀察、關心多元議題,但最終皆回到以人所擴及的關係為創作核心。 層次豐厚而富於質感紋理的多彩畫面、充滿視覺和觸感的油畫作品,是泰國藝術家彌載映的標誌性創作樣貌。然在絢麗色彩背後,身體性的勞動 —— 混合、塗抹、覆蓋與蝕去色料,則反應出彌載映成長於六〇年代冷戰期時的影響。彌載映企圖透過藝術介入政治及公共議題,並於1992年在泰國號召當地藝術家、集結學者與社運份子成立藝術團體「清邁社會裝置」,該舉使彌載映成為了推動泰國當代藝術的重要人物。在彌載映的畫作中,每層顏料的堆疊是對歷史脈絡的解剖,亦是對社會政治的反思,身體勞動下所塗抹出的豐厚色料也激起觀者對於國家和自身之間關係的對話。... 繼續 -
藝術家侯怡亭、蘇育賢現正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參展「2023國際科技藝術大展:你正在工作嗎?」
藝術家新聞 12 August - 5 November 2023 展期|2023.08.12-2024.11.05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你正在工作嗎?」邀請觀眾思考我們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勞動、工作形式與社會經濟結構,藉由邀請的13位/組當代藝術家來共同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定義工作?「你正在工作嗎?」由過去極具勞動性、身體感的工作方式,在後疫情的今日,探討現在與未來新型態的工作與生活模式。本展覽邀請民眾思考工作的不同模式,同時引導我們省思勞動(Work)、休息(Rest)與娛樂(Play)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在數位與科技時代,這三者如何取得一個平衡。 現在很少有人有傳統工作形式上的「打卡」行為,然而在網路上每一個點擊卻記錄了我們的活動與動態。這些我們遺留在數位空間裡的足跡,它可以大數據的方式被收集,進而被轉化成收益,形成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與交易,新的工作型態顛覆過去傳統勞方與資方的關係。 透過不同文化與世代的藝術家之觀點,本展覽引導觀眾思考在地與全球議題,並探索三個子題,分別是「從煤礦開採到數據挖掘」(Coal Mining to Data Mining)、「自我剝削」(Self-exploitation)以及「下班打卡」(Clocking Off)。本展覽亦引導觀眾思考人類因為工業化對於人的勞動與自然環境的剝削和詐取,且當機器人、AI人工智慧逐漸取代人的部份工作,我們如何重新看待實體勞動的工作概念,並審視以身體作為勞動的意義;以及若我們不再僅依賴傳統型態生產,我們如何形構自己的存在感與自我意義? 參展藝術家| Artists 莫奔(莫里斯·貝納永) 陳乂 西蒙.丹尼 哈倫.法洛基 約翰.傑拉德 羅西.吉本斯 侯怡亭 謝德慶 黑川良一 軟工業 希朵.史戴爾 吳梓寧 你哥影視社(蘇育賢) 繼續 -
藝術家何采柔現正於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參展「留言」
藝術家新聞 9 August 2023 - 1 September 2024 展覽期間|2023.08.09-2024.09.01 展覽地點|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如果為求一次圓滿而無憾,而只能選擇一個人和一段想對他說的話,那會是誰呢?」 何采柔 現正參與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聯展「留言Leave A Message」。此展由邵雅曼策展,並包含舞蹈家周書毅、實驗音樂家劉芳一、企業家邵永添以及著名導演吳念真共五位不同領域之創作者一同展出。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邱承宏現正於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參展「在此刻發生」
藝術家新聞 22 July - 6 August 2023 展期|2023.07.22-2023.08.06 地點|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第11棟 展覽介紹| 這些年來,無論是駐村、藝術計畫合作等,感謝來過志哈克藝術實驗場的藝術家們。志哈克邀請了他們回來展出或是參加論壇。在未來,持續前進~ 「在此刻發生了 At This Moment」是一次機動性的藝術行動。對於加速度已經成為常態的當代,本行動邀集了四場論壇及十多位藝術家作品,就像搭建了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基設設施,讓作品自由的表達。沒有繁複的論述、也沒有木作隔間,在花創的大倉庫裡,以一種快速佈展的節奏,讓作品與空間直接發生對話和碰撞,以一種此時此刻的出現,回應著加速度。 繼續 -
藝術家鄺鎮禧現正於香港藝術發展局參展「南區旁注」
藝術家新聞 18 July - 1 October 2023 展期|2023.07.18-2023.10.01 地點|香港藝術發展局 展藝館 展覽介紹| 香港藝術發展局新址的開幕節目《南區旁注》,由策展人郭瑛策展,聯合11組本地視覺媒體藝術家共同創作,作品涵蓋紡織品、裝置、版畫、數碼藝術、繪畫和雕塑等多個媒介,深入探索黃竹坑的過去與現在。 位於港島南區的黃竹坑,因為天然地理位置、不同時代的地區發展政策,經歷幾許更迭,蘊藏豐厚文化歷史。通過這次展覽,藝術家發掘該區一個又一個鮮為人知的隱世傳奇及軼事,在南區現貌旁補充說明的附註,逐項列舉,重塑出更全面的社區人文景觀。 《南區旁注》誠邀各界投入一趟探索和發現之旅,透過欣賞藝術創作,一同參與及延續黃竹坑的故事。 策展人|郭瑛 助理策展人|容穎怡 參展藝術家|陳沁昕、鄭淑宜、朱卓慧、鍾正、鄺鎮禧、江康泉、林兆榮、李宁、梁御東、鄧廣燊及袁雅芝、陶啟安 繼續 -
藝術家吳其育現正於Culture Lab LIC參展「創世熱」
藝術家新聞 6 - 30 July 2023 展期|2023.07.06-2023.07.30 地點|Culture Lab LIC -展覽室2-3、劇院 展覽介紹| 「創世熱」是個跨越人類通史向度的展覽,展名引用聖經創世紀預言,象徵對「造物/創作」起源的探索,隱喻人類對技術和藝術創作熱情的不斷嘗試與追求,並進一步提問人類是否已準備承受無止盡追尋科技進步論的未知後果。 臺灣這座被稱作「福爾摩沙」(Formosa)的島嶼從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即開啟它的特殊命運,在近代中華帝國主義興起與美式神話的邊疆擴張角度來看,更讓臺灣成為兩強權在西太平洋前線的特殊存在。如此特別環境所孕育出來的「當代創世論」,也反應在這六位來自臺灣的優秀藝術家作品創作關懷上:李亦凡的《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借助虛擬後製影像工具的改變,透過「遊戲引擎」開發出屬於個人的影像工具,生產出直覺式的敘事影像方式;胡農欣《觸摸融化的喧囂》 以極地拍攝到的冰山影像,以 16 mm膠卷觸發光影聲波震動,成為具備詩意的裝置作品,暗喻牽一髮動全身的脆弱極地生態;林子桓《假想旅行者》是具備儀式性的影像作品,相機的觀景窗成為穿越時空的重要載體,帶領觀眾跳躍時空迴圈,釋放意識;吳家昀《消失島》觀察紐約街頭聖誕節過後的奇異景象,將城市現實採集後轉移到室內展場,再現出不可替代的人造風景;吳其育《人族》以蘇拉威西島上的史前洞穴壁畫為發想,引領觀者穿越物種演化的時間軸,穿梭古今;張立人的《戰鬥之城》系列,藝術家耗時十三年挑戰動畫長片,傾個人之力在城市的夾縫中掙扎求生的寫照,在當今亞洲社會充斥的躺平主義思維下,以微縮政治學成就出氣度恢宏的平行宇宙,代表消費主義下的厭世美學。 展覽反應著當前消費主義與帝國主義擴張之下國際社會間的眾多不確定因素,藝術家們以裝置物件、攝影、錄像藝術等多種形式展現創作成果,回應臺灣當代創作者們對「物/創作」的熱情與認知,呈現出多重層次的創作風貌,探討人類共同創造力的啟發,呼應人類世以降,科技、藝術、社會在過去、現在及未來時空之間的關係,以作品呼籲對於政府制度與跨國企業應負擔的ESG責任(環境Environmental 、社會Social 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與環境永續提出倡議,為科技擴張為社會帶來的革命性變革提出隱憂。並針對當前人類所面臨的環境議題、生存挑戰、糧食危機與面對AI的恐懼做出提問。 「創世熱」絕不僅是一場藝術展演,更是提供我們一個重新思考生命的契機,引領觀眾進行探索、思辨和想像。 策展人| 吳達坤 參展藝術家| 李亦凡 胡農欣 林子桓 吳家昀 吳其育 張立人 繼續 -
藝術家邱承宏現正於新北是美術館園區參展2023 新北城市藝術節
藝術家新聞 30 June - 16 July 2023 展期|2023.06.30-2023.07.16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園區 、 陶博館陶瓷藝術園區 新北市美術館園區| 08 水泥動物園 邱承宏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陳敬元、邱承宏現正於嘉義市立美術館參展「我們在此相遇」
藝術家新聞 29 June - 15 October 2023 展期|2023.06.29-2023.10.15 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本館1-3樓、古蹟棟3樓視聽室與圖書室 ) 展覽介紹| 移動,改變觀看的角度;對話,則產生理解的尺度。嘉義市立美術館今年以「在變動時代中的創造」為題,回看大疫後的歷史意義,也遙想過去的藝術家如何在動盪的時局中持續開創、以藝術回應時代。 本展與 #天美藝術基金會 共同主辦,過去十年基金會支持逾54位臺灣青生代藝術家參與「#台灣當代藝術家海外參訪計畫」,參訪國際當代藝術場域,與各地藝術家工作室進行交流。這段生命旅程對於創作產生了何種意義?或許這些相遇都有必然發生的原因。本展以英國藝術評論與文學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的作品「我們在此相遇 Here is where we meet」為題,借喻生命中不同階段的相遇,沒有物理時空指涉,只有精神的交錯對話,營造一個與過去、現在相遇和對話的空間。 本展邀請20位藝術家回顧移動經驗,在創作中與何人相遇?是過去,明天,或未來的自己?移動的際遇中,彼此有些交集,也有錯身而過,但移動經驗使創作增加了厚度,或和過去互相觀照。生命中的「移」,創作中的「轉」,而終在展覽中呈現的「遇」。創作當下生命樣態的再現,除了與過往的自己相遇,也創造了觀眾與作品共時的對話。 繼續 -
藝術家侯怡亭現正於龍瑛宗文學館參展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藝術家新聞 24 June - 27 August 2023 展期|2023.06.24-2023.08.27 地點| 台北展區: 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 第一展區: 龍潭、關西、橫山、竹東、北埔、峨眉 第二展區: 三灣、南庄、獅潭、公館 第三展區: 大湖、卓蘭、東勢 三大計畫| 藝術策展、設計導入、飲食實驗計畫 浪漫台三線,是一條不斷進化的道路。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是一場橫跨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5個縣市、串連眾多客庄、全長150公里的原、客、閩文化大地藝術季,是一個以客家文化復興為核心的社會運動,更是最浪漫、最有味道的鄉間旅行。在沿途的風景中,吹著風,慢慢走進每座小鎮,感受到時間醃漬出的光亮與甜美。 過去的台三線,是台灣篳路藍縷的縮影。深入全球經濟肌理的茶和樟腦,透過山與平原之間的內山公路,及脈絡縱橫的樟之細路,運籌往來。一手一鑿,貫山腹而過的穿龍圳,是先民逆流引水、戮力生存的斑斑歷證。泰雅、賽夏、客家、日,時而傾軋、時而通融,衝突與共存,就在此一線間。 現在,走進台三線,遍嚐台灣最客家的滋味,聽著說不完的故事。這些萃取成客家文化精華的小鎮,散佈在山的走廊,編串成一個最具生活感的文化櫥窗。無論食物、植物、文物、產物、景物、人物,皆是寶物。 展望未來的台三線,結合在地文化、生態、產業,串連成全新生活旅遊型態去處,同時持續吸引青年回鄉,讓新客庄文化不僅得以保留傳承,並且不斷積蛻出現代意義,往前邁進。 我們透過藝術季的手法,以台三線為沃土,選栽存菁,邀集國內外藝術家與在地團隊,在生活中共鍊出文化豐饒,以待來人細細品味。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現在就起身! 藝術策展|A-A16 時間繡場 參觀地點|龍瑛宗文學館 (新竹縣北埔鄉長興街8-10號) 開放時間|10:00-17:00,週一到週三休館 「所謂小說家就是以時間之絲來刺繡人生和社會的。(龍瑛宗〈時間的嬉戲〉)」 以攝影圖像為底、繡線增疊為譯,《時間繡場》透過刺繡所具備刺穿及時間疊加形成不同時代的陰性圖像之特質,表達多重軸線纏繞的女性敘事。 創作者| 葉裁 x... 繼續 -
藝術家蔡佳葳現正於新竹市美術館參展「比岩石更重: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回看計畫」
藝術家新聞 20 June - 3 September 2023 展期|2023.06.20-2023.09.03 地點|新竹市美術館 策展人|徐詩雨、葉佳蓉 藝術家|曾嬿圩x新竹市文化局志工團、魏欣姸x新竹市民、鄭佳喜、鄭亭亭、陳呈毓、牛俊強、王佩瑄、陳依純、蔡佳葳 展覽介紹| 本檔展覽由新竹市美術館與鳳甲美術館合作,配合新竹市美術館年度策展主題「隱微的力量」,從鳳甲美術館主辦的「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以下簡稱TIVA)歷屆參展藝術家中邀請藝術家參展。 TIVA自2008年創辦,主題皆能反映時事、貼近社會議題,而過去十數年間,影像創作於美術館的展出漸趨頻繁,也在電影、紀錄片或實驗影像等不同動態影像觀看類型中,提供另一種觀看環境的選項,以及思考議題的線索。 展覽標題「比岩石更重」取自詩人陳秀喜於1974年發表於《笠》詩刊第六十三期的作品〈編造著笠-給岡 晨先生的信〉,陳秀喜1921年出生於新竹,成長過程曾以日語為主要語言,後來又因政權轉變必須學習以國語創作,原詩中以充沛的情感表達對於創作的愛,同時也表達被殖民者的悲哀,希望在混亂的時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仍能養出美麗的精神。 本檔展覽保留TIVA貼近社會的特質,展出多件探討建構都會生活的各種不同行業的作品,邀請藝術家以參與式創作,邀請市民分享新竹生活經驗,以雙軸線串起本次展出。 本展展出九件作品,第一條軸線聚焦在不同文化脈絡裡,支撐社會運作的個體們。牛俊強〈舉牌者〉拍攝街頭上的舉牌臨時工,他們拿著豪宅建案廣告,華麗的建案名稱和他們簡陋的工作環境成為強烈對比;王佩瑄〈追月〉和陳呈毓〈墜落〉則闡述了離鄉背井工作者的故事,在不熟的環境裡為了家人奮鬥的移工,以及住在宿舍與外界社會脫節的工人,反映了當代社會的資本主義,如何讓個體精神不斷墜落與迷失;陳依純的三頻道作品〈小黑在工廠的一輩子〉以工廠看門狗的形象,隱喻勞工在勞動體制中失去個人辨識。鄭亭亭〈家庭、製作、重複〉拍攝三個從日本時期世代製作漆器的家庭,從傳承探討在時代變遷下,父母與子女間期待的差異與認同的建構;蔡佳葳的作品〈好姊:做月子〉則拍攝華人在孕婦產後復原和新生兒照料的坐月子習俗中,衍生出月嫂這個奇妙行業。 本展第二條軸線則沿著記憶與在地生命經驗展開,鄭佳喜〈祖母/傳家寶〉以腦波探測器紀錄了年老失憶的祖母的腦波,並期待未來他能透過科技重新解讀祖母想傳達給他的故事。而藝術家曾嬿圩的〈城市人偶系列之新竹市美術館篇〉則和新竹文化局的志工們合作,擁有不同背景的志工們各自分享了生命經驗,並以舊衣再造的人偶參與展出;魏欣姸的〈與我散步在竹塹〉則是公開邀請在地民眾與他一起散步、講述市區點滴故事,並透過導覽的形式於展期間分享給來參觀的觀眾。這些針對新竹在地居民推出全新創作計畫,提供屬於在地的觀點,一起看見市民們的生活角落。 繼續 -
藝術家吳耿禎現正於臺南市美術館參展「嶾嶙的岳光:在敬與畏的稜線間」
藝術家新聞 17 June - 26 November 2023 展期|2023.06.17-2023.11.26 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2館1樓展覽室A、2館1樓展覽室B、2館1樓展覽室C、2館1樓展覽室D) 展覽介紹| 「山」是經由板塊運動所形成的高聳自然,是臺灣島嶼上面積最大、最鮮明的帶狀。山的矗立猶如天上一道光,既神聖溫暖,又高深莫測,使人對其崇敬及畏懼。隨著時空的流轉,在這樣的敬畏之間,「人」之於「山」的態度與觸及發展出多樣關係,而我們也在未知裡逐漸把握已知,甚至探索已知外更多的未知。山與人的情感是有機的連動,不斷更新的篇章。 「人」對於「山」的敬畏兼具感性與理性,在物理世界及精神世界來回脈動。對於高山上的自然景象,人時常延伸想像,加入信仰及神鬼等的成分,並與山林活動的植物、動物、人等萬物之靈,創造了各種使人有所意會及言傳的故事。縱然山是如此莫測,然而彷彿在自然崇高之光的召喚下,人仍然具有挑戰未知事物的勇氣,帶著探索的實驗精神趨向山林。「山」之於「人」的距離,也在臺灣歷史、地理的脈動、視角與態度轉化下構築出多重樣態。 「嶾嶙」形容山的崇高,「岳光」表示山岳的光芒,就像人們看見「觀音圈」(Glory/ Brockengespenst)而生的敬畏,是虛幻也是真實,是心理感召亦是物理世界流轉的痕跡;而「岳光」也宛如與我們同在的山林光景,如此貼近。「稜線」代表物體兩面相交所形成的線,山與山的交疊、人與山的交疊都成為「稜線」;除了身體性,在雲霧之間,「稜線」每每因光線角度的反射,形成豐富的樣貌及綿延不止的景觀,猶如人對於山的認知和想像永不間斷、變化多端,遙遠卻也親近。展覽副標「在敬與畏的稜線間」更將主詞與動詞省略,保留空間給與山接觸的人事物,以及他們與山發生關聯的不同能動性。 臺南市美術館「嶾嶙的岳光:在敬與畏的稜線間」以「幽明的靈動之域」、「循著明晰的光」、「與山林共譜」三個子題,述說山的崇高到親近、神秘到熟悉,以及山林之光映照下,人心理及身體的敬畏經驗所構成的「山」的感知連結,試圖探討臺灣這片土地上,山與人的多元共存模式,以及人記錄和經驗山的方式。 策展團隊:黃靖容、柯宜芸 參展藝術家(依照中文筆劃順序):水谷篤司、王怡婷、王興道、石川欽一郎、吳其錚、吳思嶔、吳耿禎、呂基正、李明則、李義弘、豆宜臻、周代焌、林彥翔、林惺嶽、姚瑞中、胡仕穎、倪再沁、高俊宏、陳澄波、麥覺明、楊英風、劉秋兒、蔡咅璟、蔡宗勳、譚若蘭&曾敏富 繼續 -
藝術家薩望翁.雍維現正於Museum Arnhem參展「Between borders」
藝術家新聞 3 June - 22 October 2023 展覽名稱|Between borders 展覽期間|2023.06.03-2023.10.22 展覽地點|Museum Arnhem 展覽介紹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move across borders for all kinds of reasons. In the 21st century, more people than ever migrate for all... 繼續 -
藝術家鄺鎮禧現正於鳳甲美術館參展「一百坪的散步練習」
藝術家新聞 2 June - 30 July 2023 展期|2023.06.02-07.30 地點|鳳甲美術館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樓) 策展人|林裕軒 藝術家|何彥諺、鄭先喻、楊季涓、鄺鎮禧、魏柏任 展覽介紹 「辦公室的牆體被拿掉,故視覺上的阻礙被摧毀了,整個樓層成為一塊巨大的開放空間,或者將私人辦公室設立在大型開放空間的周圍。把牆摧毀,辦公室設計者馬上會說,提高了辦公效率,因為要是人們整天暴露在彼此的視線之下,就比較不會聊天瞎扯,而是會單獨專心工作。」 ——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再會吧!公共人》(2008年) 展覽「一百坪的散步練習」以寬敞的體感狀態,運用空間部署的方式,指向私人與公共的間隙在改變的過程。展覽將空間、身體與感知並置,以作品生成的多種系統,對當代社會提問——我們如何與個體共處。藉由行走空間的感知,將身體因爲慣性而產生的記憶,與空間的政治性交互討論,慣性是一種透過動作學習而來的機制,它會受到事件、經驗、環境與群體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進而養成或改變身體的記憶。本展邀請五位來自臺灣與香港的藝術家何彥諺、鄭先喻、楊季涓、鄺鎮禧與魏柏任展出,他們各自拆解身體的記憶、擾動秩序的平衡,以及私密性在我們所追求的「透明」社會中,私密漸漸浮現在公共空間,被攤在陽光下的狀態。 以身體在空間的情境來說,在建築的領域中,不管是街道、建築物或是以其他方式規劃的空間場所,一直都有透過行走來感知空間的習慣,空間感知實際上也隱含著一種「感受的行程」。隨著時代與技術的發展,支撐建築體的牆面換成了柱體、樑柱與樓板,室內裝潢的高度跟著降低,也運用多種具穿透性的材料,空間的流動性提高了、身體掙脫了束縛感,更也成了我們對於自由、平等與具開放性公共場域的嚮往,但卻同時讓人們成為彼此的視線之下,那個「被觀看的觀眾」。在這個非一眼就能望穿的展覽空間中,取代舊有牆面結構的是作品製造出的夾縫、通道與隔牆,作品因爲在空間裡擺放位置的不同,觀者身體在觀看時得隨之跟著低身、坐臥、跨越與繞行。 如果說,散步這個動作讓我們能夠感知空間裡的時間,與辨認意識的邊界,那展覽「一百坪的散步練習」則是藉由策展的方法,試著進入與調和個體無法被社會系統緩解的情緒,並展開關於觀看系統尺度、人類⾝體、社會環境和意識邊界種種⾯向的討論。 繼續 -
藝術家薩望翁.雍維現正於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參展「O Quilombismo Of Resisting and Insisting. Of Flight as Fight. Of Other Democrat
藝術家新聞 2 June - 17 September 2023 展期|2023.06.02-2023.09.17 地點|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展覽介紹 O Quilombismo: Of Resisting and Insisting. Of Flight as Fight. Of Other Democratic Egalitarian Political Philosophies is a research undertaking, an exhibition,... 繼續 -
藝術家陳敬元現正於潛艇藝術空間參展「看看我們誰在水裡可以憋比較久?」
藝術家新聞 1 June - 16 July 2023 展期|2023.06.01 - 2023.07.16 地點|潛艇Submarine 藝術空間 展覽介紹 在展覽開始的當下,我合理地相信人類尚無法在水中呼吸。 〈看看我們誰在水裡可以憋比較久?〉是一個童趣的提問,挑戰發起者往往暗忖自己是水中撐最久的人,所有人都明白這暫時性的不舒適體驗是值得玩味的基礎,現實世界則非。所謂「地理大發現」之前,歐洲的船隊將南美洲視為人類墮落之前的伊甸園,隨後則是發生於地球上長達幾世紀的獵奇迷航。原始部落像是遇到不可抗力的蒸發了,毫無臂距的佔領迫使失落成為寶藏,如今只留下複雜的債務和單純的瘡痍。然而這些情況在一切看似可被觀測的全球當代並未消失,社會中的資本失衡處正在製造全新低窪,淺處嗆鼻,深處溺斃。包含但不限於自由的媒體、多元的藝術和邊陲的文化,都被迫潛藏於周圍,這些地方才是人們誤認非常熟稔,實質陌生的當代失落大地。 本次展覽共邀請7位國內外藝術家,康雅筑藉由編織重新解構編織本身的紋樣與脈絡,將抽象的產業史提煉成文化路徑;廖琳俐另闢純粹的感知途徑,詮釋了時間的不可逆和物質隱密細小的變化;Erik Bünger 指派一位虛擬角色擔任已故猩猩Koko的譯官,以沉默的手語回應我們的瀕危;林彥翔長期透過自身實踐與訪問,搬移政府開發下隱藏的真空暴力現場;Riar Rizaldi 向殖民時期到現今自然界遭受的現代化工具主義改造提出淒美的批判;陳敬元在看似靜謐的畫面中,潛藏難以名狀的痛覺;湯雅雯幽微地闡述一段生命故事,並連結了時代下的勞動與糧食關係。藝術家之於彼此、藝術空間之於社會、失落大地之於世界,憋氣遊戲總悄然地以不同形式開啟新局。 在這種氛圍下,直面社會缺氧的器官、創造革新的共存模式和批判虛偽的關懷,便是潛艇Submarine的開幕展〈看看我們誰在水裡可以憋比較久?〉的指標問題。 在展覽結束的當下,我合理地相信人類尚無法在水中呼吸。 繼續 -
藝術家袁廣鳴、侯怡亭現正於Kunstraum Walcheturm參展Videoex -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al Film & Video Festival 25th Edition
藝術家新聞 25 May - 4 June 2023 名稱|Videoex -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al Film & Video Festival 25th Edition 時間|2023.05.25-2023.06.04 地點|Kunstraum Walcheturm 場次| 袁廣鳴 HTS VII: Taiwan Vanguard 06.03. (Sat.) 16:00 Festivalkino Cinema Z3 191 The Strangers|2018, TW, HD,... 繼續 -
藝術家何采柔現正於The Arts House參展2023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
藝術家新聞 19 May - 4 June 2023 展期|2023.05.19-2023.06.04 地點|The Arts House A Day by Joyce Ho (TW) 23 – 28 May, Tue – Sun (a door opens each day) 12pm – 8pm daily 29 May... 繼續 -
藝術家李綾瑄現正於新加坡美術館舉辦個展「無盡的遊戲」
藝術家新聞 18 May - 24 September 2023 展覽名稱|無盡的遊戲 展覽期間|2023.05.18-2023.09.24 展覽地點|新加坡美術館 展覽介紹 探討繪畫是什麽,以及它和當代藝術的關聯,是李綾瑄 (Jane Lee) 藝術實踐的核心理念。她受過古典風格繪畫的訓練,因此她對這種媒材的探索,同時是針對藝術發展史,也和切身經歷有關。對於藝術家來說,對繪畫的本質的探求,也是對於自身身份的深掘,而這種自我認同的形成,受到她在東南亞的生活與創作經歷的影響。 李綾瑄的作品有著層次豐富、極具質感的畫面,反映了她在媒材與技巧方面的各種實驗,而這些靈感來自日常活動(如剪裁、洗滌、捆卷、舀取等)、常見的物件(如裱花工具、刮刀、針筒等),以及各種繪畫的基本材料(如畫布、畫框、顏料等)的性質與特性。 即興、偶然性與遊戲,是李綾瑄創作過程的底蘊。 畫布和沾上的層層顏料,可以任其剝落、撕開、垂滴到地板上,甚至穿墻而過,讓畫作所占據的空間延伸到其周遭。 李綾瑄的《李綾瑄:無盡的遊戲》開拓了畫展的潛能,融入了逗趣的遊戲氛圍,而這不僅實現於作品本身,也體現於觀眾與作品之間的空間關系。這個展覽延續了李綾瑄對於繪畫是什麽,以及可以是什麽的探索:即作為一個表面、物件、形體,或者空間與感受之間的相互作用。 繼續 -
藝術家鄺鎮禧現正於香港Para Site 藝術空間舉辦個展「備註 PS」
藝術家新聞 12 May - 18 June 2023 展覽名稱|備註 PS 展覽期間|2023.05.12 - 2023.06.18 展覽地點|Para Site 藝術空間 展覽介紹 P a r a S i t e 藝 術 空 間 榮 幸 宣 布 , 機 構 正 式... 繼續 -
TKG+參展2023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位 D05
博覽會 11 - 14 May 2023 數數 何采柔個展開幕 x 畫廊之夜 時間|2023.05.10 (三) 5–9 p.m. 地點|TKG+ 台北市114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B1 藝廊精粹 參展藝術家|彌載映、李綾瑄、薩望翁.雍維、侯怡亭、何采柔 展位|D05 繼續 -
藝術家蔡佳葳現正於日本參展日本森美術館開館20周年記念展
藝術家新聞 19 April - 24 September 2023 展覽名稱|日本森美術館開館20周年記念展 展覽期間|2023.04.19 - 2023.09.24 展覽地點|日本森美術館 展覽介紹 Since the 1990s, whe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t began to be considered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we have... 繼續 -
藝術家彌載映現正於泰國MAIIAM當代美術館舉辦個展「夢世界#夢語」
藝術家新聞 15 April 2023 - 1 April 2024 展期|2023.04.15-2024.04.01 地點|MAIIAM當代美術館 彌載映 近期於泰國清邁MAIIAM當代美術館舉辦個展「夢世界#夢語」。此展覽延續了藝術家首次在歐洲的個展「夢世界」,並以「夢日」為題在吉姆.湯姆森藝術中心(曼谷,泰國,2022)巡迴展出。此展覽體現了藝術家對藝術「如同日常生活中的烏托邦」之展望,以及對更美好未來的期許。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蔡佳葳現正於南韓參展第14屆光州雙年展
藝術家新聞 7 April - 9 July 2023 Exhibition|14th Gwangju Biennale 'Soft and weak like water' Date|04.07.2023-07.09.2023 Veune|Gwangju Biennale Exhibition Hall The 14th Gwangju Biennale proposes to imagine our shared planet as a site of resistance, coexistence, solidarity... 繼續 -
藝術家高重黎現正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個展「生活決定意識」
藝術家新聞 25 March - 25 June 2023 展覽名稱|生活決定意識 展覽期間|2023.03.25 - 2023.06.25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覽介紹 本展關注人與視聽技術的歷史和生產關係,展名引自馬克思(Karl Marx)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洞察歷史唯物論的關鍵名句,呈現高重黎橫跨四十年的系列創作——對攝影、電影、雕塑、動畫、影音機器等工業時間客體的批判性考掘,及其不斷審視自身生產條件之實踐。展覽由多樣的技術持存構成,嘗試呈現一個將空間性感知時間化、時間性感知空間化之所。 正是在生產力與控制力共謀發展的技術資本主義時代裡,高重黎長期對於影音工業的內在政治——從光學到聲學所聚合建制之情感/美學政治——的敏銳探問,顯得格外重要。他自行發明及手工產製影音機械裝置,主張重新把握自身與物的關係,重啟自我與生產的關聯,去創造自己的歷史。從而如馬克思與恩格斯所言,「發展出自己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會隨著他們的這個實際狀況而改變他們的思想和思想產物。」由此,「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 繼續 -
TKG+參展2023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展位1D11
博覽會 21 - 25 March 2023 展覽名稱|2023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展期期間|2023.03.21-03.25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 展位|1D11 參展藝術家|李綾瑄、吳耿禎、蔡佳葳、邱承宏、鄺鎮禧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3.21(二)12:00 - 20:00 03.22(三)12:00 - 17:00 03.23(四)12:00 - 14:00 03.24(五)12:00 - 14:00 03.25(六)11:00 - 12:00 ▋開幕之夜 ▋ 03.22(三)17:00 -... 繼續 -
藝術家何采柔現正於台新金控大樓舉辦個展「夢見我」
藝術家新聞 6 March - 14 April 2023 展覽名稱|夢見我 展覽期間|2023.03.06 - 2023.04.14 展覽地點|台新金控大樓 一樓大廳 展覽介紹 作品《夢見我》的靈感來自於,藝術家家人沐浴後站上體重計、低頭閱讀數字的一個小動作:頭上還包裹著頭巾,而體重計上的微光映照著她的臉龐。這個動作以一種「日常」的姿態瞬間凝結,也呼應著現代人生活的某種狀態:看體重計(對外表/健康的留意)、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對即時資訊的依賴)等。何采柔刻意選擇乍看之下帶有古典意味的半身胸像,與由下而上的冷光光源,撿拾對應當代生活的姿勢採樣。 圍繞著《夢見我》的裝置作品《搖欄V》,外型高聳、頂端突尖宛如格柵圍欄,但底部為有弧度的支撐結構,輕輕一推就像搖籃一般前後擺動。作品的名稱結合了代表禁錮、限制、區隔的冷硬「圍欄」,以及指向照顧、安撫、親密的溫柔「搖籃」,情感上、功能上與空間上都呈現反向的語境。何采柔以日常熟悉的物件,構築出一個全新而未知的空間,並且讓觀眾自行定義與作品互動時身體空間與心理狀態的距離。 我們可以說,「觀看視線的細緻調控」以及「物件或裝置的情境化運用」是何采柔創作中最重要的兩個基調。因此,相較於這些物件創作是否能夠帶出清晰的意義指涉(特別是那些安置在作品裡的數字、英文單字或短句),她更注重某種詭譎的、迷離的、情慾的、詩性的,以強度畫面或景象塑造為核心的觀看迴路。 ────摘自王聖閎〈視線調控下的親密觀看:談何采柔的物件敘事 〉一文(全文刊載於ARTalks網站) 繼續 -
拋爾控固力:島嶼現代性之夢
25 February - 11 June 2023 展覽名稱|拋爾控固力:島嶼現代性之夢 展覽期間|2023.02.25 - 2023.06.11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展覽介紹 本館曾於2020年展出「島嶼生活與地景:檳榔、甘蔗、香蕉、椰子樹」嘗試透過生長於臺灣的經濟作物,重建臺灣美術史之中的地景觀點。本次的展覽「拋爾控固力:島嶼現代性之夢」則是希望更進一步討論島嶼之上的工業轉型,及其對於臺灣生活與藝術創作的影響。 自日治時代以來,歷代政權於島嶼之上所進行的工業化建設,一方面滿足了政權自身的需求,卻同時將臺灣推向了現代化的步伐。從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一直到戰後的十大建設,臺灣自戰後初期的貧窮社會脫胎換骨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近年來更隨著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及高鐵等基礎建設的推動,臺灣島已儼然成為一座工商業高度成長的已開發之島。 然而當臺灣藝術家必須面對時代的推進,及其所造成的景觀改變,藝術家們要如何挑戰並描繪這些工業時代的景觀及題材?且當島民開始熱切追求更快、更高、更大、更便利之時,是否這座逐漸被控固力(水泥)所禁錮的島嶼,已不再是昔日人們所驚嘆的「福爾摩沙,美麗之島」? 「拋爾控固力:島嶼現代性之夢」一展嘗試以各種角度來重新省思臺灣的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在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林玉山及李奇茂等前輩畫家如何使用傳統媒材描繪臺灣的工業景觀;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堅世代畫家,如陳水財及陸先銘等人,如何將臺灣的工業景觀轉化為當代繪畫的視覺語言。除此之外,許多當代藝術家,亦於本展中展出他們對於這座工業之島的情懷、諷刺及逃逸。 現代化及工業化並非僅帶來滿天的塵土,臺灣人的生活方式及休閒風格,也在無形之間因現代化的進程而被改變:從搭乘鐵路時用來填飽肚子的便當,到今日讓大家得以自由出國旅行的國際機場,這些工業化建設同時也乘載著我們的美好記憶。 本展的目的並非一味謳歌現代建設,也並非僅侷限於重返尚未被現代建設所「玷汙」的美好鄉土;而是嘗試在即將邁入「後工業」時代的臺灣,重新思考我們所共同經歷過的工業進程,以及這些工業記憶如何重塑我們所認識的家園,進而成為島民共同的記憶及風景。 繼續 -
美術館迪斯可計畫—— 我要 (A)。
李傑 17 February - 9 April 2023 展覽名稱|美術館迪斯可計畫—— 我要(A)。 展覽期間|2023.02.17 - 2023.04.09 展覽地點|鳳甲美術館 展覽介紹 風光依然如舊。B早上醒來的那一刻,喉嚨發出了聲音。那聲音可能是他心裡面的鬼。聲音比眼神快,所以他張開雙眼的那一刻,看不到鬼。 B在漆黑中抓住了C的頭髮。他是你在找的鬼,不用放手。C曾經以為自己除去了多餘的人,然後自己也成為了多餘的人。他落落大方、強裝強大的時候,其實心裡一直在委縮。B看著他,覺得他就像一部太過漫長、充滿口號、不知道要如何結尾的電影。B覺得相當有趣和可笑。如果在沒有鏡子的時候,人學會對自己苦笑就好了。 某天,B去了一個在海邊的城市, 打算待一個禮拜。他想在大海旁邊的城市裡,坐著,看著溪裡的小魚,怡然自在地暢泳。他預訂了一家小飯店,房間不大的那一種。他想,他會待個4、5個晚上 ,不去別的城市。他去小飯店辦理入住,房間就是小小的。第二天,他訂了附近的另外一家飯店。房間、大堂都比較寬敞的一類。他沒有除消本來的小飯店的房間。所以他從第二天開始,有兩個地點不一樣、但距離不遠的住處。他在小飯店房間醒來,先洗澡,在小飯店吃早餐,然後就帶著電腦和一、兩本書,散步到較寬敞的飯店房間。第四個早上,他如常的到小飯店用餐處吃早餐。那一天他比較晚起,所以就先去吃早餐。他沒有很餓,只是希望生活上多一點規律。他吃完早餐,把餐具、盆子放到回收架上,然後下意識地摸一下後褲袋,裡面有他的錢包。然後他走到櫃檯,拿出房卡退房了。他的行李、護照都還在房間裡,可能包括另外一家酒店的房卡也在裡面。前檯人員沒有看到他帶任何的包包、行李,都有點疑惑,但也沒有問他甚麼。然後他離開了小飯店,那個早上他還沒有洗澡。 繼續 -
2023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
邱承宏、彌載映、薩望翁・雍維 11 - 15 January 2023 展覽名稱|2023 Art SG 展期期間|2023.01.11-01.15 地點|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 (新加坡貝夫蘭特大道10號) 展位|BI02 參展藝術家|邱承宏、彌載映、薩望翁・雍維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1.11(三)14:00 - 21:00 01.12(四)11:00 - 12:00 ▋公眾開放 ▋ 01.12(四)12:00 - 19:00 01.13(五)12:00 - 19:00 01.14(六)11:00 - 19:00 01.15(日)11:00 -... 繼續 -
S.E.A. Focus 2023
彌載映、薩望翁・雍維 6 - 15 January 2023 展覽名稱|S.E.A. Focus 2023 展期期間|2023.01.06-01.15 展覽地點|新加坡丹戎帕迦公園 ▋貴賓預展 ▋ 01.06(五) - 01.15 (日) 12:00 - 13:00 ▋公眾開放 ▋ 01.06(五) - 01.15 (日) 13:00 - 20:00 TKG+藝術家 彌載映(Mit Jai Inn)與 薩望翁・雍維(Sawangwongse Yawnghwe)很榮幸受邀參展2023年S.E.A. Focus,帶來深厚文化背後的多樣表現與詮釋。... 繼續 -
DREAMDAY-Mit Jai Inn Solo Exhibition
彌載映 8 December 2022 - 28 February 2023 Exhibition|DREAMDAY-Mit Jai Inn Solo Exhibition Dates|2022.12.08 10:00 - 2023.02.28 18:00 Venu|Jim Thompson Art Center, Bangkok Organised by Ik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MAIIAM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at Jim Thompson Art Center.... 繼續 -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吳天章、袁廣鳴、高重黎 3 December 2022 - 26 February 2023 展覽名稱|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展覽期間|2022.12.03 - 2023.02.26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1A 、1B 展覽室 策展人 王俊傑、黃建宏 展覽介紹 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大展「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由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學者黃建宏共同策劃,歷時三年的前期研究、訪調與籌備,聚焦跨領域開端和自我啟蒙的臺灣八〇年代,帶領觀眾探尋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視覺藝術、劇場、新電影、音樂、文學等各藝術領域相互交織與碰撞的文化現場,進一步開啟以不同視角書寫歷史敘事的多元可能。展覽共計有七百餘件作品、檔案、音像紀錄與訪談,其中包含許多睽違多年再度展出的珍貴檔案文獻。 北美館自2019年起與臺北藝術大學合作「臺灣.八〇.自我啟蒙技術: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研究計畫,並將該計畫相關訪調內容以「啟蒙.八〇」系列專題,於館方發行的《現代美術》季刊連續刊載七期,今年終能以展覽全面性地呈現計畫成果。1980年代是形塑今天臺灣政治與社會樣貌的關鍵時刻,這個時期臺灣各個藝術領域多元發展,以強勁的文化動能向著1990年代爆發。「跨領域」此一現下的熱門關鍵詞,在八〇經驗中並非指涉完整分工後不同領域間的連結與合作,而是在未系統化狀態下對專業性的想像與追求,不分界別地彼此交混、激盪,產生許多難以用單一領域定義的實踐。展覽由五個子題展開,包含「前衛與實驗」、「政治與禁忌」、「翻譯術與混種」、「在地、全球化與身份認同」以及「匯流與前進」,從不同軸線重新梳理紛雜且躁動的狂飆年代。 繼續 -
造影:當代虛擬敘事
高重黎、袁廣鳴 1 December 2022 - 26 March 2023 展覽名稱|造影:當代虛擬敘事 展覽期間|2022.12.01-2023.03.26 展覽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1-203展覽室 策展人 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 許家維、高重黎、陶亞倫、王雅慧、袁廣鳴 展覽介紹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作為臺灣攝影與影像藝術之美學呈現的重要據點,本展規劃探究臺灣影像藝術的「創造性」意涵作為「造影」的核心題旨,以及探究自攝影術發明以來,藝術家如何以多種攝影、錄像、影像裝置等影像形式,反思影像本質、擴充影像藝術的在地語境,使創作成為體現「當代虛擬敘事」創作手法的具體參照。 何謂「造影」的創造性?本展提出以「腦內影像」作為攝影、錄像等物質性影像的源頭。吾人內心中的記憶、回憶、夢境、靈光乍現、乃至於思想的過程,都常常以「腦內影像」的方式閃現於心靈空間。這些閃現的影像片段,往往成為吾人急欲捕捉、意圖透過語言敘說、視覺語彙敘事,想要表達的內容。而藝術家正是善於以「虛擬」、「虛構」的想像力,為我們建構敘事的專家。 影像最初的「物質性」顯現,可說是從19世紀的攝影術開始,而電影的動態影像技術,也是在1895年跟著攝影術形成之初就被發明了。1920年代達達主義的前衛藝術階段,就以動態影像的實驗納入現代藝術的觀念性探討;於其時也是動畫開始發展的時代。戰後,1960年代以批判電視文化而出現的錄像藝術啟動,以及1980年代進入數位影像、數位繪圖、科技影像的新媒體藝術階段。 本展以「造影」作為展覽的主題,探討藝術家的創作如何藉由「虛擬敘事」來體現他們的「影像創造」,以及「影像創造」又如何體現了個體的存在實踐。也就是說「造影」想要討論的是在「看」的行為發生之前、以及「物質性影像」被生產之前的「潛在影像」或「腦內影像」等的可能性。 是一個介於藝術史、評論和視覺史研究之間的美學論域,而此美學論域關心的是「影像」被生成之前的「創造性流變」過程,此即「造影」的核心。「造影」,是一個涉及記憶、知覺、感覺、靈感、潛意識、直覺、情感活動等的複雜過程,是藝術創作最核心的「感性生成」、「感性配置」的過程。 繼續 -
2022 新加坡雙年展
薩望翁・雍維 18 October 2022 - 19 March 2023 展覽名稱|新加坡雙年展2022 參展藝術家|薩望翁・雍維 展覽期間|2022.10.18-2023.03.19 展覽地點|新加坡美術館 The seventh edition of the Singapore Biennale (SB2022) is named Natasha. The act of naming serves as a prompt to artists, collaborators, and audiences to re-discover... 繼續 -
《暴風之眼》
姚瑞中、袁廣鳴 7 October 2022 - 8 January 2023 展覽地點|南特當代藝術中心—獨特之所 展覽日期|2022.10.07-2023.01.08 參觀時間|週二至週六 09:00–19:00 / 週日 15:00-19:00 展覽介紹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今年度10月7日將於法國南特當代藝術中心獨特之所(Le Lieu Unique)展出臺灣藝術主題展「暴風之眼」(l'œil du cyclone)。此展由國美館策展人黃舒屏和南特當代藝術中心—獨特之所前後任藝術總監Patrick J. Gyger先生、Eli Commins先生共同組織策劃,展覽聚焦七位臺灣藝術家及其獨具風格的創作,包括繪畫、錄影作品、巨型模型、機械動力裝置、手繪漫畫、多媒體裝置等。 展覽從接洽到籌備,正好歷經了全球局勢變化的風暴高峰期,策展團隊提出展題「暴風之眼」回應了這三年以來全世界受到疫情及政治風暴影響,對於生活的新日常有了切身且全新的體悟;而風暴中心指的也正是臺灣從古至今極具挑戰性的地理位置和現實狀態。尤其此刻當下的臺灣,在強力氣旋圍繞下同時有著平靜和躁動共存的特殊性,反映出這座島嶼面對極端衝擊所展現出的奇妙平衡。處於全球高度敏感的權力風暴核心,臺灣在危機四伏環境下所保持的積極態度,打開了一種充滿挑戰性的藝術視野,多元且開放地對於自我的文化歷史進行解構和再創造,同時正面迎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暴風之眼」聚焦的這七位臺灣藝術家,出生於戰後的臺灣,他們歷經臺灣戒嚴後的民主自由時代,具有專業藝術養成也積極參與國際藝術活動,同時見證了這些年來國際情勢的劇烈轉變。這次展出的創作作品包括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的巨幅畫作--姚瑞中2015年創作的〈腦殘遊記--臨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在挑戰經典的山水畫傳統中融入他多年來針對臺灣荒謬歷史與政治現狀所做的十件行為藝術代表作品;袁廣鳴透過〈棲居如詩〉、〈日常演練〉兩件參展作品,以冷靜而詩意的凝視,直視生活日常中的隱形暴力和不安。王連晟〈閱讀計畫〉是一組充滿視覺與動態趣味的機械裝置作品,這個機械組裝的互動裝置雖指涉儒家教育對亞洲學子的影響,但也反思未來充滿挑戰性的科技演化與人工智慧發展;藝術家張立人和黃海欣看似輕鬆詼諧的創作,則反映出新世代對於日常事務雖輕盈但仍深具社會議題獨特詮釋的藝術態度。展覽內容亦有旅英藝術家王郁媜在自我身分及歷史議題上不斷探索表現形式和語言的多重可能,她豐富且極具自由想像的作品〈未曾來過〉,融合了繪畫、聲音、影像和迷人的空間裝置,營造出虛實多重交疊充滿跨界想像的未至之所;蘇匯宇〈未來的衝擊〉透過影像探訪臺灣過去所經歷的未來—摩登的城市願景、美好的生活想像,這些未來的殘破景象和未完成之處,卻也令我們深思如今正在經歷以及即將正面迎對的未來衝擊。 臺灣是一座充滿歷史與未來張力的高科技島嶼,夾雜在極端的平衡裡,衝突和憂慮不安的處境,卻也誕生出深具生活感、哲學省思和美學張力的精彩藝術樣貌,本展赴法展出,希望透過獨具一格的「暴風之眼」,帶給法國南特及歐洲各地的觀眾耳目一新的文化饗宴。 繼續 -
EMOTIONAL ASIA: Miyatsu Daisuke Collection x 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15 September - 25 December 2022 Exhibition|EMOTIONAL ASIA: Miyatsu Daisuke Collection x 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Date|09.15.2022-12.25.2022 Veune|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Asia Gallery ) Since the 1990s, contemporary Asian art has become more visible as one... 繼續 -
2022 弗里茲首爾藝術博覽會
Galleries 2 - 5 September 2022 地點|COEX韓國綜合貿易中心 展位|A 26 參展藝術家|何采柔、陳敬元、李綾瑄 日期|2022.09.02 - 2022.09.05 參觀時間| 貴賓預展: 09.02 (五): 14:00-20:00 公眾展覽日期: 09.03 (六): 11:00-19:30 (最晚入場時間 19:00) 09.04 (日): 11:00-19:30 (最晚入場時間 19:00) 09.05 (一):11:00- 17:00 (最晚入場時間 16:30) ... 繼續 -
第一屆斐列茲首爾9月|台灣唯一入選畫廊TKG+
2 - 5 September 2022 第一屆斐列茲首爾2022(Frieze Seoul 2022),將在9月2日至5日於首爾江南區COEX綜合貿易中心舉行。台灣唯一入選的TKG+將呈現台灣藝術家陳敬元、何采柔以及新加坡藝術家李綾瑄之新作。創建出一個藝術場域,某種程度呼應了當今現實,甚或反映了現代生活中難以言述的狀態。-ARTOUCH編輯部 斐列茲藝博會 (Frieze Art Fair)插旗亞洲的首檔展會斐列茲首爾 2022 (Frieze Seoul 2022),共匯集全球逾 110 間畫廊參展,即將在 9 月 2 日至 5 日於首爾江南區 COEX 綜合貿易中心舉行。 台灣唯一入選的 TKG+ 將呈現台灣藝術家陳敬元、何采柔以及新加坡藝術家李綾瑄的作品。鑒於近年全球疫情的爆發,人際之間從心靈上的漠然,到真正實體的隔離;但同時卻又在各個層面渴望著彼此連結。作為觀察者,三位藝術家各自以力道的角度,和獨有之創作語彙,既置身事外,同時參與其中,創建出一個藝術場域,某種程度呼應了當今現實,甚或反映了現代生活中難以言述的狀態。 繼續 -
愛知2022| Aichi Triennale 2022
彌載映 30 July - 10 October 2022 展覽| 愛知2022 Aichi Triennale 2022 展期|2022.07.30 - 2022.10.10 地點| 愛知縣藝術中心 Aichi Arts Center、一宮市 Ichinomiya City、常滑市 Tokoname City、名古屋市有松 Arimatsu, Nagoya City 7/30登場的愛知三年展,此次以「STILL ALIVE」(仍然活著)作為展覽主題,並以當代藝術為核心分成五大區塊: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學習教育、合作項目與線上展廳。 官方網站閱讀更多資訊: Aichi Triennale 2022 繼續 -
PLUS HOURS EP.3 | 誰的故事?––從民間譚到當代藝術中的性別身份
莊偉慈 楊雨樵 張紋瑄 廖海廷 23 July 2022 主持人|莊偉慈 與談人|楊雨樵、張紋瑄、廖海廷 報名請至 | https://forms.gle/5RVLshXGqsnhxW7fA 活動相關資訊 ↓ ◎ 活動為免費參加 ◎ 展覽現場 X 線上直播 ◎ 本活動將全程以中文進行 ◎ 入內聽眾需全程配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額溫及進行酒精消毒 繼續 -
PLUS HOURS EP.2 | 反轉污名史:檔案與藝術轉化的記憶形貌
莊偉慈 陳韋臻 陳佩甄 蔡雨辰 黃孟雯 16 July 2022 主持人|莊偉慈 與談人|陳韋臻、陳佩甄、蔡雨辰、黃孟雯 報名請至| https://forms.gle/5RVLshXGqsnhxW7fA 活動相關資訊 ↓ ◎ 活動為免費參加 ◎ 本活動將全程以中文進行 ◎ 入內聽眾需全程配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額溫及進行酒精消毒 繼續 -
河流脈搏 穿越邊界交疊的世界
薩望翁・雍維 2 July - 28 August 2022 展覽|河流脈搏 穿越邊界交疊的世界 展期|2022.07.02-08.28 地點|廣東時代美術館 四條河流,起源於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形成的喜馬拉雅山脈邊緣,一路向南,流經高原、山地、平原、谷地、三角洲,穿越多重的邊緣-中心地理關係,最終匯入印度洋與太平洋。來自海洋的季風與陸地上的多樣地形交織,形成了豐富多變的氣候。它們分別是獨龍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元江/紅河。季節性的洪澇成為周圍生態系統的肺,有規律地一呼一吸,向兩岸提供了養分和生存條件。河水漲落經年累月形成沖積平原,是水稻文明生長的沃土,而高山峽谷則編織出與平原相異相依的山地文明。 在高山-峽谷-平原-河道之間,分佈著多個正式和非正式的民族國家邊界,同時與諸多以種族、性別、經濟、宗教等因素作為劃分標準的社會邊界或意義邊界層層交疊。在這些邊界之間,多樣的流動方式、身份認同、歷史背景、社會結構互相影響、延異,形成充滿活力的文化互嵌過程,並與世界上其它區域緊密關聯。 “河流脈搏”項目匯聚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和研究者,其中不乏對人、商品、勞動力、動物、語言、認同等流動的親身實踐者,也不乏對這些流動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場域的長期關注者。他們既處於內部,又站在外部,躍於層層邊界之間,呈現各自對河流沿岸的觀察和省思。另一方面,如同河流似血脈般連接萬物,這些作品也因所關注的問題而彼此相連:殖民和戰爭,生態和發展,傳統與遷移…… 在呈現那個區域作為問題和衝突的現場的同時,展覽中還迴響著來源不同的傳說、神話、聲景、口述、被重寫的文本等。在這些無法劃定邊界、因而得以不被統治的表達中,歷史以支流蜿蜒分散又匯聚的方式,星座般地散落在多重時空維度裡。 “河流脈搏”希望一窺這樣複線的、也許虛構的、無中心的歷史觀。 放映單元: 陳麗娟,陳學禮,尼古拉·格勞,郭玥涵,李永超,馬占東,阮純詩,南塔瓦·努班查邦,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小水井唱詩班全體村民,左拉,安塞·奇歐拉 + 賽諾康 + 范玉麟 + 庫利卡爾·索梭 + 安諾查·蘇維查柯邦 繼續
Page
1
of 4